-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初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初探
◆ 张学荣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737200
所谓史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的信息中获得的。充分占有可靠史料,既是历史研究的前提,也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做到言必有据、事皆可证,则必须从史料出发。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问题,主要指中学课堂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问题,即按课程目标要求,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形式的史料,作为师生交流的工具,作为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
本文试图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探索一些史料教学的范例,诸如运用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历史思维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探索出一些史料教学的方法,抛砖引玉,以有利于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一、运用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历史资料感兴趣的优势和教材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歌谣、对联,以及诗词、谚语等许多生动形象的艺术资料,恰当地选择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案例1】中国古代史上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影响很大,教学中可“随机引入”唐代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在春光明媚的观赏季节,游览胜地宜阳却呈现出荒草萋萋、芳花自落、百鸟空鸣的凄凉景象,诗人把安史之乱造成的生产遭到破坏、人烟稀少的凄惨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运用史料传达历史真实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虽然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不能更改,不能复原,也不能杜撰,但历史教学不是不要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是要在尊重既定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探幽索隐。
文物图片真实地反???了过去人们的实践,蕴含着众多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挖掘文物图片所承载的各种信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知识的海洋。
【案例2】学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教材前的彩色插图《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油画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瓦描绘七月革命时街垒斗争的情景,采用的是象征和写实的手法,画中硝烟迷漫,一位妇女左手持枪,右手高举着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蓝、白、红三色旗,正在召唤着起义者冲锋陷阵。这位妇女既象征着自由女神,又是起义者的真实写照。她的前方,横卧着许多尸体,她的后面,跟随着一群冲锋的战士,整幅画面惊心动魄,令人震撼。从画面中,学生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法国人民追求自由、勇于献身的精神,由此而加深对法国七月革命的理解。
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实物图片史料,不但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运用得当,便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利用史料教学仅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传达历史的真实感还远远达不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我们认为历史教育教学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而这种方法重在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上,所以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案例3】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节中,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一组材料史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通过四段史料,可引导学生归纳每一则材料的内容,进一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