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和病原学分析.docVIP

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和病原学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宝龙(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蒙医院皮肤科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目的调查以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分布及致病真菌病原菌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乌兰浩特地区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鉴定菌种分析。结果临床共确诊包括头癣、体癣、股癣、甲癣、手足癣、皮肤念珠菌病、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在内的镜检阳性标本1102例,通过培养分离得到菌株631例,其中股癣101例,甲癣73例,手足癣187例,皮肤念珠菌病38例,头癣47例,体癣125例,花斑癣29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31例,培养阳性率为57.25%,包括红色毛癣菌331株(52.45%)、犬小孢子菌93株(14.73%)、须癣毛癣菌65株(10.3%)、念珠菌63株(9.98%)、糠秕马拉色菌60株(9.5%)、絮状表皮癣菌9株(1.4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1.1%)、断发毛癣菌3株(0.47%)。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居前三位。结论乌兰浩特地区浅部真菌病以手足癣、体癣、股癣为最多,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红色毛癣菌;致病真菌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50-02   乌兰浩特地处北方温带,春干旱多风,夏季温热短促,秋冬气候寒冷,皮肤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冬季较低,以夏季多发,有其特有的区域特性。为了解乌兰浩特地区的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菌种分布特点,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来我院皮科门诊就诊的浅部真菌病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标本主要来源于乌兰浩特地区我院皮科门诊就诊的皮肤真菌病病人的皮屑、甲屑、断发、分泌物等。   1.2 真菌镜检   常规操作下找到菌丝为阳性结果。阴性结果连查三次才确定。   1.3 培养基及鉴定   1.3.1 试管培养   将标本直接穿刺接种在含庆大霉素的沙堡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斜面上,(26plusmn;1)℃培养7-10天,根据菌落的生长速度、形态、色素产生情况鉴定。尿素琼脂培养用于不产色素红色毛癣菌鉴定。如有酵母样菌落生长,则进一步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30-37℃培养48小时,根据菌落色彩与形态鉴别。   1.3.2 平皿培养   将试管培养的菌种接种于平皿培养基中央,用胶布密封后,将培养皿倒置,放于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周后根据菌落生长的形态、颜色、镜下特征来鉴定菌种。   2 结果   2.1 直接镜检   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1675例患者,真菌镜检阳性1102例,阴性573例,阳性率65.79%。   2.2 培养基培养结果   在1102例镜检阳性标本中培养出真菌631株,培养阳性率为57.25%。病原菌种依次为红色毛癣菌331株(52.45%)、犬小孢子菌93株(14.73%)、须癣毛癣菌65株(10.3%)、念珠菌63株(9.98%)、糠秕马拉色菌60株(9.5%)、絮状表皮癣菌9株(1.4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1.1%)、断发毛癣菌3株(0.47%)。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居前三位。   2.3 菌株分离鉴定结果   在真菌培养阳性的631例中共分离鉴定出8种菌种。其与浅部真菌病的关系见表1。   表1 乌兰浩特地区浅部真菌病与分离菌种分布情况株(%)   3 讨论   临床上真菌病按真菌侵犯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临床具有常见,多发,反复等特点。世界范围内人群患病率为20%-25%[1]。本文针对乌兰浩特地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确诊,针对个体致病真菌的鉴定,以及对于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取得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浅部真菌病及致病真菌的流行趋势。   作者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皮科门诊就诊的浅部真菌病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的1675例患者中,1103例镜检为阳性,阳性率为65.79%,   这说明了浅部真菌病虽然皮肤科临床医师来说诊断不算太难,但假如仅凭肉眼诊断存在较大误诊率,循证对于真菌病的诊断是必须的。   1102例镜检阳性标本进行培养,得到631株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7.25%。病原菌种依次为红色毛癣菌331株(52.45%)、犬小孢子菌93株(14.73%)、须癣毛癣菌65株(10.3%)、念珠菌63株(9.98%)、糠秕马拉色菌60株(9.5%)、絮状表皮癣菌9株(1.4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1.1%)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