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硫酸镁和75%酒精冷湿敷在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中的应用.docVIP

50%硫酸镁和75%酒精冷湿敷在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0%硫酸镁和75%酒精冷湿敷在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50%硫酸镁和75%酒精冷湿敷在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中的应用 薛青青(盐城市亭湖区黄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盐城 224005) 【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镁和酒精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5月—2012年7月随机抽取发生静脉炎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是用酒精冷湿敷的,对照组62例是用硫酸镁是冷敷的。结果 观察组效果较好,有效率达73.7%。结论 在PICC导管发生静脉炎发生三天后用75%酒精湿热敷比50%的硫酸镁湿热敷效果更好。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硫酸镁 酒精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212-01 前言:在肿瘤科,为帮助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行PICC置管。但由于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使血管收缩痉挛,易造成上肢红肿、疼痛,导致静脉炎发生。因此预防和治疗静脉炎对维护患者静脉通路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50%硫酸镁和75%酒精都有止炎消肿的作用,因此分别采用50%硫酸镁和75%酒精观察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的疗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7月在本院肿瘤科内行PICC只管致静脉炎的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35岁到70岁之间,均选择在贵腰静脉,静脉炎发生部位为穿刺点周围及肘上5—15cm,本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过敏等皮肤疾病,将100例静脉炎(前三天用同一药物治疗无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75%酒精治疗,对照组62例使用50%硫酸镁治疗比较疗效。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观察组使用75%酒精沿静脉走向是冷敷,外敷范围大于静脉炎发生部位边缘1cm左右,每次敷半小时,没4h小时敷一次,连续用三天;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用50%硫酸镁是冷敷。 1.3疗效评价 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消失,条索状样物变软。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组别 n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8 28 10 73.7 对照组 62 30 32 48.4 X2 6.19 P﹤ 0.05 3、讨论 3.1PICC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 经研究表明PICC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在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引发的变态反应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凝固性和粘稠度增加而导致静脉炎。②药物作用 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因其高浓度药物输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同时化学药物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易发静脉炎。③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引发静脉炎的微粒主要来源于药液本身的结晶、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等。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 3.2用75%酒精冷湿敷法对PICC静脉炎发生三天后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因酒精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