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药合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药合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李钊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4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药合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西药合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6例的临床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50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避免复发和并发症的出现,不失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办法。
【关键词】中西医 结合 痛风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80-01
痛风性关节炙(痛风症)常在饮酒、劳累或嘌呤饮食后急起关节剧痛,局部皮肤红肿灼热,患者常于夜间痛醒,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踝、手、膝、腕和肘关节也可受累。病变有自限性,有时在1~2周自行消退,但经常反复发作,晚期出现关节畸形、皮肤破溃等,辅助检查血尿酸升高,患者痛苦非常。2008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汤药内服外敷,同时给予别嘌醇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3例,女13例,年龄27~72岁。一般患病1~3天后就诊,均为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以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第一跖趾关节52例,踝关节2例,腕关节2例;有痛风石形成4例,伴高血压病25例,高脂血症19例,痛风肾病4例。X线检查呈凿孔样或虫蚀样3例。血尿酸增高4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诊疗规范》[1]中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蜂窝织炎、假性痛风、银屑病(牛皮癣)关节炎及其他关节炎与合并其它疾病以及用药禁忌者。
2 治疗方法
黄芪20g,薏苡仁15g,防已15g,淮牛膝15g,黄柏10g,赤芍10g,蝼蛄6g,车前子(包)10g,水煎服,随症加减为:热盛者加金银花20g,蒲公英20g;湿重者加秦艽15g,麻黄4g;疼痛重者加乳香5g、没药5g,元胡15g;上肢痛甚者加羌活10g,威灵仙15g;下肢肿甚者加泽泻20g、茯苓15g,血瘀加丹参20g、鸡血藤15g,高脂血症加焦山楂15g。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共为1个月,药渣熏洗患处,1日数次。
急性发作期口服秋水仙碱(开始剂量为0.5mg/h或1mg/h,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或用至最大剂量6mg而病情无改善时停用。)缓解期口服别嘌醇0.2g/次,每日3次,疗程共为1月,同时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少吃脂肪、扁豆,禁忌饮酒。避免精神刺激、着凉和过劳。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关痛风的疗效评定,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 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3.2 临床疗效临床治愈(关节肿痛消失,血尿酸值恢复正常)50例,好转(关节肿痛缓解,血尿酸值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5例,无效(症状及血尿酸值无改善)1例。
4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于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血管等。多发于30~40岁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本病属中医“痛风”、“痹症”、“痰核”等病范畴。多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失常,湿浊内生,留滞关节、软组织、软骨、肾脏等组织内而成。湿浊滞久而成痰浊、瘀血,故见“痰核”(痛风石沉积);湿郁化热可见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见本病病机关键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行失调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留滞关节,阻滞经络而致关节红肿、疼痛为标。治宜调理脏腑功能,祛湿化痰,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主。
治疗中急性期常用西药秋水仙碱,该药对急性痛风有特效,但其副作用较大,不宜久用。故配合中药治疗,取黄芪、防已健脾祛湿;薏苡仁、蝼蛄利湿泻浊;赤芍、黄柏清热排浊,活血通络;淮牛膝补肾壮骨,引药下行。据现代药理研究:秦艽、薏苡仁对醛性关节炎、蛋清性关节炎有不同程度的消炎镇痛作用,减轻关节肿胀;车前子、防已、蝼蛄等有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分的排泄,对于尿毒、尿酸的排泄也同时增加。诸药相合,使正气充盛,湿热痰浊得去,经络通畅。并采用药渣熏洗患处,直达病所,亦具有行气活血、清热除湿、祛风通络的功效,气血通行、通则不痛。中西医结合的应用,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避免复发和并发症的出现,不失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