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飞韦伦致药物性皮炎21 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依飞韦伦致药物性皮炎21 例分析
张双梅 王丽 李侠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一科 云南昆明 650301)
【摘要】目的 探讨依飞伟伦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一科21例依飞韦伦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1例(4.8%) , 粟粒丘疹及红斑型20 例(95.2%) ; 第一型重症药疹伴有系统性损害。结论 依飞韦伦药疹多为轻-中型药疹,及时、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辅以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依飞韦伦 副作用 药疹 治疗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64-02
依飞韦伦(EFV)商品名:施多宁(STOCRIN)英文名:Efavirenz Tablets汉语拼音名:Yifeiweilun Pian;本品主要成份其及化学名称为:依非韦伦,其化学名称为:(S)-6-氯-4-(环丙基乙炔基)-1.4-氢-4-(三氟甲基)-2H-3,1-氧氮杂萘-2-酮。依非韦伦是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依非韦伦是HIV-1逆转录酶(RT)非竞争性的抑制剂,作用于模版、引物或三磷酸核苷,兼有小部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合用治疗HIV-1 感染可减轻症状,预防传染,减少并发症。随着依飞韦伦广泛用于临床(3TC+TDF+EFV方案是患者只需每日服药一次)依非韦伦所导致的药疹也随之增多。作者就近两年我科21例依非韦伦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5~64(平均35.8)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5例(CD4计数低于200个/Ll),HIV感染无症状期6例(CD4计数在200~350个/Ll之间),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为3TC+AZT(TDF)+EFV。皮损出现时间大多在服用依非韦伦5-14天内。21例患者中16例曾经服含奈韦拉平方案且曾经对奈韦拉平出现过敏。
1.2皮损类型 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1例(4.8%),粟粒丘疹及红斑型药疹20例(95.2%)。
1.3全身症状:21例患者有不规则发热5例,38-39摄氏度之间,剥脱性皮炎型重型药疹有不同程度高热;5例红斑型药疹患者出现肝毒性。部分病例有乏力、头晕、多梦、恶心、腹胀等症状。
1.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异常10例,表现为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5例,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1.5治疗方法粟粒及红斑型药疹给予抗组胺药物及大量补液一周内皮疹均能减轻,不需要停依非韦伦。重症药疹伴有系统性损害者,包括剥脱性皮炎立即停用依飞韦伦,待皮疹完全消退后换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继续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重型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d或甲基强的松龙40mg/d,静脉点滴,见效3d后开始减量,分别改为5mg/d、20mg/d,3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同时给予抗组胺药、并辅以大量补液及支持疗法。皮疹局部处理以消炎、干燥、支持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红斑、丘疹以炉甘石洗剂外搽,有渗液的糜烂面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用复方氧化锌、石蜡油、地奈德乳膏混匀后涂擦。眼、口腔、外生殖器黏膜损害用氯化钠溶液清洁处理后给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处理。
2 讨论
依飞韦伦是一种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它可抑制HIV-1的逆转录酶、从而阻断HIV病毒复制,降低其致病性[1]。临床结果表明,可减轻症状,预防传染,减少并发症。本组患者中,大多为青年,均在服用EFV5~14天内发病,以粟粒丘疹及红斑型皮疹为最常见表现,极少部分患者伴有黏膜及内脏损害,治疗措施包括抗炎、抗过敏,加强皮肤和黏膜护理,避免继发感染,保护内脏功能。综上所述,过敏是依非韦伦不良反应之一;依飞伟伦皮疹见于小于10%患者,而且重度皮疹少见[2]本组患者中出现过NVP过敏占大部分。NVP3级以上的过敏史和CD4lt;100cells/mm是危险因素。出现这两个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严密的临床观察[3];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延误治疗可能招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诊断、正确处理,依非韦伦过敏的预后是良好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临床用药指南第一版
[2] Christian Hoffmann Jurgen2007版艾滋病诊疗学
[3] Int J STD AIDS. 2009 Mar;20(3):176-9.
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