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docVIP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张 蕊 张 玲(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86-01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发展,日益普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也在升高。据广州专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3.8%,北京权威人士报道DVT的发生率为40%。而近端DVT是肺栓塞的主要来源,致命的肺栓塞发生率为2%-3%,它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高,引发的后果严重。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加倍重视,要积极配合医生科学、准确、及时的落实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扼止其恶性发展。 一 发病机制 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一)、导致血流滞缓因素 1、病人年龄偏大、活动量小、静脉血流缓慢。 2、肥胖、高血压、充血性心功不全老年病人,易致静脉血流缓慢。 3、下肢静脉曲张及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血流会进一步滞缓。 4、术中病人制动、仰卧或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下肢静脉充血,血流滞缓。 5、 术后病人卧床、制动和膝下衬垫,可使血流减慢。 (二)、静脉壁损伤 主要是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导致静脉壁损伤,引发凝血激活酶形成和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 (三) 血液高凝状态 1、大手术和长时间手术,术中血小板受刺激可发生聚合,血小板的粘附性uarr;,数量uarr;,血液高凝。 2、手术中失血过多或过量出血,使血液成分改变而处于高凝状态。 3、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可激活凝血因子,引发血液高凝。 4、长期使用激素,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易发生血栓。 上述三大因素相互叠加和组合,即可酿成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术病人DVT发生机制: 1、实施本手术病人多属高龄,常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同时病人术前髋关节病损,下肢活动明显减少,甚至卧床,静脉回流缓慢。 3、术后伤口疼痛麻醉反应,也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过缓状态 。 4、手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术中止血带使用,过度旋转和牵拉下肢,髋臼内钻孔,拉钩使用不当,电凝刀和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均可使邻近血管受到损伤。 由此可见,在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影响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较大。 二 DVT发生时间及部位 DVT常发生于术后1-15天,高发于术中和术后7天内。 位于腘静脉或以上的静脉称为近端深静脉。据报道60%DVT发生在深静脉,高发于腘静脉。 腘静脉以下的小腿腓肠静脉称为远端深静脉.40%DVT发生于腓肠静脉。 三 临床表现 大部分病人症状轻微,不典型,腓肠肌或大腿肌肉压痛,患侧小腿水肿,低热,脉博加快。 对高危或可疑DVT病人可做一些辅助检查来判断DVT的发生。 常用方法有:1、静脉造影 2、多普勒超声波 3、核素静脉造影 4、放射性核素造影 四 DVT预防 (一)、机械性预防措施,主要是解决静脉淤滞 (1)病人平卧时膝部及小腿应抬高20deg;-30deg;角,促进静脉回流,包括行下肢骨牵引或皮牵引的患者,可在伤肢下垫软枕,但要注意避免将软枕直接垫在腘窝下,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鼓励病人做足踝跖屈,背伸,内外翻以及“环转”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并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保持双下肢肌泵功能。 (3)使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双下肢,促进静脉回流。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肌体远端的血流状况,并询问患者是否有肢体远端麻木、疼痛等症状。 (4)使用下肢静脉泵,通过周期间隙性的充气,使小腿由远端向近端顺序受压,从而增加静脉回流,减少血流淤滞,降低DVT的发生。通过临床验证,可使DVT发生率由45%-50%,下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