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121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121例临床观察
徐卫利1 崔 波2 (1黑龙江绥滨镇卫生院 156200;2黑龙江绥滨县中医院 156200)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025-02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是临床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春秋及冬季。我们自2003年以来,在夏季三伏采用穴位药物敷贴法治疗本病121例,疗效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21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68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2岁,50岁以上者居多。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0年,其中6-10年者37例,占30%。121例患者中,虚证52例,实证69例。从感冒、寒冷诱发的单纯性支气管炎及哮喘60例(49.6%)。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实证:定喘、肺俞、脾俞、风门、丰隆;虚证:大椎、肾俞、膏肓俞、膻中。
2.2 药物 白芥子20克、延胡索30克、细辛、甘遂各10克,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匀成糊状装瓶备用。
2.3 具体操作 先用老姜汁在选取穴位,按擦到局部有红灼感后加灸(约5—10分钟),然后在穴位摊敷上述调好的药糊约2—3克/穴,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次可选取2—3穴,贴2—4小时,一般以皮肤发红,或皮肤出现红瘢者疗效较佳(个别烧灼过剧者可提前取掉药贴)。应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2.4 治疗时间 夏季三伏,每十日敷药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2.5 注意事项 ⑴、患者必须按预约时间接受治疗;⑵、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过热;⑶、治疗前一日清洁背部,以防感染;⑷、贴药后若局部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去掉药膏以免起泡。若起泡,轻者涂紫药水数日可愈,重者按烫伤处理;⑸、在贴药过程中,防止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谨防感冒,不宜吸烟,忌食鱼虾海鲜等;⑹、所贴药物有毒,切勿口服。
3 疗效观察
经治疗一年(即一个三伏天)者,89例,近期治愈(贴药两个月内症状消失)7例,占7.8%;显效(症状显著减轻)25例,占28%;改善(咳喘较贴药前减轻,发作次数减少)48例,占53.9%;无效者9例,占10.1%;即显效以上占35.8%。第二年连续治疗者27例,治愈9例,显效14例;即显效以上者占85.2%。连续治疗三年者5例,治愈2例,显效3例。
4 病例介绍
张times;times;,女,45岁,农民,素有支气管哮喘史5年余,每年发病3-5次,遇劳触寒即发,多在冬季发作,症见气急喘促,喉间哮鸣有声,倚息不得卧,轻咳少痰,自汗畏风,且症状递重,曾服中西药物效果不显。年前曾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故约定三伏天前来接受穴位贴药治疗,查体:形瘦神疲,面色晦暗,舌苔薄白,脉弱,证属肺气不足,卫外不充。采用上述方法施治二个月症状消失。
5 体会
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老慢支、肺气肿等病在寒冬季节容易发病或病情容易加重,祖国医学统称为“冬病”,“冬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亏损。“夏治”是根据《内经middot;素问middot;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强调在炎热的夏季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咳嗽、咳痰、气喘的发生和发展。在夏季三伏时令,治疗“冬病”的好处在于:其一可以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其二可以有助于亏损阳气的培补;其三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除病根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
笔者认为,本病多久病或年老以致气虚阳虚为其本,宿痰内积双肺为其标;又因痰遇寒则凝,故寒凉为其诱因,所以本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实互为因果之证。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宿痰遇寒则凝,阻于气道,肺失宣肃,而致咳嗽,故慢性咳嗽在冬春季节多加重。其病机过程,痰为其中间环节。所以笔者所诊患者不论虚实多表现有积痰之弊,治疗应重用祛痰药,正所谓邪祛正存,再兼以散寒温阳为基本治则。在冬春季节,时令以寒为主,痰性本重浊,不易化解,遇寒则凝,要想在此时祛痰收良效,实属不易,而夏季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之时,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此时用温阳法治疗寒气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药物治疗只能治标,难治其本,更达不到未病先防之目的,根据《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药物穴位敷贴法,只不过是针灸疗法的一种变异,它具有比针灸刺激时间长,效果明显稳定,可达到未病先防的远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