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ina Science Technology Overview 学术研究
GluK2受体酪氨酸
磷酸化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朱秋菊 孙长城 王亿 侯筱宇
(江苏省脑病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 徐州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江苏徐州 221002)
【摘 要】研究表明谷氨酸过度激活其受体是缺血性脑中风脑损伤的关键,KA受体的GluK2亚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死亡。
然而,对于KA 受体在缺血性脑中风中的调节机制知之甚少。本室前期电生理膜片钳研究结果表明Src激酶通过介导GluK2的酪氨酸磷酸化上调KA 受
体的功能。本课题拟在探索GluK2酪氨酸磷酸化的修饰方式及进一步研究酪氨酸磷酸化修饰GluK2受体功能的调节。
【关键词】GluK2 酪氨酸磷酸化 Src激酶
缺血性脑损伤中,KA受体的持续激活与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丧 表明酪氨酸磷酸化参与脑缺血后NMDA受体多种功能的调节。然
失具有密切关系。K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海马区广泛表达, 而,关于酪氨酸磷酸化是否参与调节Kainate受体的功能尚未见报
是由不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包括GluK1,2,3; 道。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rc激酶家
[3]
GluK4,5。其中,GluK1,2,3可形成同源功能性KA受体。GluK2基因 族包括不同的成员:Src,Fyn,Yes,Lck和Lyn 。之前的研究表明:脑
[1]
敲除的小鼠对海人藻酸诱导的神经毒性有抵抗力 。我室前期研究 缺血后,在神经系统大量表达的Src成员在缺血敏感区尤其是海马区
表明脑缺血再灌注以及癫痫可以增加GluK2-PSD95-MLK3信号模 的活性显著增强[4-7]。
块的组装继而促进MLK3-JNK3信号通路的活化,最终导致神经元 本研究中采用定点突变体试剂盒获得GluK2胞内区域的酪氨
[2]
的凋亡 。然而,关于KA受体GluK2亚基功能的具体调节机制尚不 酸位点突变体(Y587/590/844F),用电生理方法检测不同突变体受
清楚。 体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GluK2亚基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主要位于
可逆磷酸化是受体功能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 胞内区。
图 1 构建的不同突变体的测序结果
2014年10月下 第20期 总第200期 209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Technology Overview
图 2 构建的不同突变体在 HEK293 细胞中的表达
图 3 磷酸化缺失型突变体显著降低 GluK2 受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结果均表示为平均值 ±标准误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GTTTT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羊与麝朊蛋白基因的序列差异研究.pdf
- AaDd 型氢键流体的统计理论(Ⅰ) 几何相变.pdf
- 脱落酸和多胺减轻香蕉果实贮藏冷害的研讨.pdf
- AaDd 型氢键流体的统计理论(Ⅲ) 状态方程和涨落效应.pdf
- 罩式炉退火过程模拟软件开发研究.pdf
- One variant of a (2 + 1)-dimensional Volterra system and its (1 + 1)-dimensional reduction.pdf
- CO测井中参数偏差问题的探讨.pdf
- 置换通风房间负荷及通风效率的动态数值模拟研究.pdf
- 置换通风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讨.pdf
- OODB中连接类视图的物化和增量保持系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