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诗经》2(上)2774.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诗经》2(上)2774.ppt

一、《诗经》概说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末编定。 (一)篇章数目 收入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前6世纪)约500年的诗歌,305篇,加上《小雅》中6篇 有目无诗的“笙诗” ,共计311篇, 举其成数,故曰 “《诗》三百”。 四始:风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颂的第一篇《周颂·清庙》,称“四始”。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风、雅、颂是诗的性质、音乐体制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的作法上的分类。 构成:风、雅、颂三部分。 风: 15《国风》,160篇。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 《小雅》中“笙诗”6篇有目无辞: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颂:《周颂》31篇,《商颂》5篇, 《鲁颂》4篇,共40篇。 关于“风”、“雅”、“颂”: 1、分类的提出:荀子最早把《诗经》分类为“风”、“雅”、“颂” 。 2、分类的规则:内容区分说,作者层次说,音乐差别说。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地方音乐。 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分大小,区别也缘于音乐的差异。 郑樵《六经奥论》: “盖大雅、小雅者,特随其音而写之律耳。律有大吕、小吕、则歌大雅、小雅,宜其有别也。”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雅者,正也,宣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风:各国采集的民歌,是民间文学。统治者借以考察地方风俗,化民成俗,施行治教;人民也以“风”表达对统治者政治的感想、讥刺或赞美。“风”含“风俗”“风化”“风喻”三义。 雅:士大夫文学,文人们美刺朝政之作。 《论语》:“政者,正也”,“雅者,正也” 。 颂:庙堂文学,歌颂功德,用于郊祀及祭先王、先公时。周、商、鲁三颂。 关于“赋”、“比”、“兴”: 朱熹《诗传纲领》:“赋者,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状此;兴者,托物兴词。” 【日】儿岛献吉郎《毛诗考》:“赋是纯叙述法,比是纯比喻法,兴是半比半赋之法,前半用比、后半用赋。” 赋:是直抒情意,直述人事; 比:是借物为比,喻其情事; 兴:是托物兴起,抒写情意。 收集渠道:采诗和献诗。 采诗说: 刘歆《与扬雄书》:“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遒轩使者)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巡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宣公十五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而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 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行人身份) 献诗说: 《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语:“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 《礼记·王制》篇:“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北宋李清臣:“太师知其声,孔子知其义尔。” 最初编订:周王朝乐官的筛选、整理、编定,非一人一时之工。 《周礼》:“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教乐仪。……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掌六乐声音之节,与其和。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 之歌,以役大师。” 最后改定:“孔子删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乃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 孔子做了篇目或音乐的调理工作。 秦以前: 1、奏唱:祭祀(三颂)、宴享(雅的宴饮诗)。 2、外交应对:断章取义,赋《诗》言志。 3、教育课本: 《礼记·王制》:“(乐正)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论语·季氏》:“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