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十四语气词.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通论十四语气词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语气词 词头词尾 1.语气词 语气词的概念和分类 陈述语气词 疑问语气词 感叹语气词 句首、句中语气词 语气词的连用 “何(以)---为” A.语气词的概念和分类 语气词,是专门用来表达各种语气的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作用是表达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语气。   根据在句中的位置,语气词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和句尾三类。根据在句中的作用,语气词又可以分为表提顿、委婉、祈使、陈述、疑问、感叹等六类。 B、陈述语气词 主要有:也、矣、已、耳、尔、焉。 1)也 作用是表示肯定、确认的论断语气,是静态的。判断句尾经常使用这个语气词。同时它也常用于复句末尾,表示静态肯定或确认。例如: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置杯焉则膠,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遊)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 先进) 也常用于叙述句和描写句末尾。例如: 客无好也。(战国策?齐策)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也”还可以用在疑问句和祈使句末,句子的疑问和祈使语气是由句中其他词语或句式或语调带出来的,句末“也”仍表确定语气,整个句子不单纯是疑问和祈使语气了。例如: 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郑伯克段于焉) 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2)矣 作用是报道,把发生变化的事实作为一种情况报告出来,是动态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语气词“了”。一般用在陈述句或描写句末。可表示“已然”。例如: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经·齐风·鸡鸣) 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 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 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矣”也可以表示“将然”,即事情尚未发生,但仍把它作为预料的已经发生的事,或假设的将来已经发生的事,来报道。例如: 子曰:“喏,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左传·宣公二年) “矣”也可以用在疑问句或祈使句末,句子的疑问或祈使语气,是由句中其他词语或句式带出来的,而“矣”在句末仍表示已然或将然语气。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3)已 由动词虚化成的语气词,与“矣”接近,但有不同,“矣”报告变化的事实,“已”表示事情不过如此,略带有限止语气特点。例如: 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荀子·劝学) 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战国策·秦策三) 4)耳 是“而已”的合音,主要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例如: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5)尔 用于句末,和“耳”的意义相近。例如: 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公羊传·僖公二年) 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荀子·非相) 6)焉 是由指示代词虚化来的语气词。由于作指示代词时意思是“如此”“这样”,虚化为语气词后,表示提示语气。例如: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列子·汤问) 于其归焉,用事乎河。(公羊传·定公四年)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C.疑问语气词 有:乎、与(欤)、邪(耶) 1)乎 是纯粹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以使用在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等疑问句末,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例如: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滕,小国也,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