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胆囊炎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性胆囊炎治疗体会
杨启杰(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建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 210015)
急性胆囊炎是胆道系统常见病,也是外科的常见病。我院从1998 年3 月~2007 年11月共收治急性胆囊炎286 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 例,男139 例,女147 例,年龄18~78 岁。单纯性胆囊炎89 例(47.8%),化脓性胆囊炎82 例(44.1%),坏疽性胆囊炎14 例(2.7%),胆道蛔虫7 例(3.8%),伴胆囊结石127 例(67.7%),胆总管石5 例(2.7%),胆壁穿孔7 例(3.8%)。
1.2 诊断
本组病例123 例为出发(66.1%),63 例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3.9%)。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①病人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呈胀痛、绞痛、钝痛等。阵发性加剧,大多向右均有右肩胛区放射。伴发热、恶心、呕吐。②体检右上腹部压痛,肌紧张,Murphyrsquo;s征阳性。一部分病人可在右肋缘下扪及肿大的胆囊,随呼吸上下移动,有触痛。③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培养阳性。④本组病例均行B超检查,胆囊体积多较正常增大,囊壁有增厚模糊,可发现胆囊结石、胆总管内结石及蛔虫。X线片、CT有时的协助诊断[1]。⑤胆囊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但任以右上腹压痛最明显。
1.3 治疗
本组43 例行非手术治疗(23.1%),143 例行剖腹手术治疗(76.9%),119 例行单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1.4 结果
本组治愈169 例,治愈率90.9%。非手术治疗43 例中11 例因合并胆囊结石,后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143 例。治愈126 例,其中2 例因胆囊穿孔引致弥漫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伴膈下感染2 例,切口感染5 例。
2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胆道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多为胆囊结石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而发生炎症。特别是结石嵌顿在胆囊颈管部,使胆汁排出受阻,可致胆囊炎急性发作。一部分病人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障碍,胆汁郁积亦可容易发生感染。全身感染性疾病、低血容量性休克、复合性创伤、烧伤、胰腺炎等全身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亦可引发胆囊炎症。在禁食时由于缺少缩胆素的刺激也可导致胆囊内胆汁郁积而感染[2]。另外,胆道蛔虫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感染多起于胆囊粘膜层,使其充血水肿,称单纯性胆囊炎。进一步涉及胆囊壁全层,引起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并有脓性液体渗出,称化脓性胆囊炎。因胆囊积脓,胆囊内胆汁排出严重受阻,高度膨胀,压迫胆囊壁,致血运障碍,可致胆囊缺血、坏死,称坏疽性胆囊炎[3]。坏疽性胆囊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穿孔,脓性胆汁流入腹腔,可导致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其死亡率较高。急性胆囊炎亦可波及、扩散到肝内外胆管及胰管,导致胆管炎及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我们认为非手术治疗在单纯性胆囊炎伴下列情况下可采用:①腹痛症状轻,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②胆囊大小正常。③不伴有发热或体温在38.5 ℃以下。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⑤青少年。非手术治疗包括抗感染、利胆、解痉止痛、支持治疗等。可根据血培养结果应用有效抗生素。如果非手术治疗期间发现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右上腹压痛明显,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增高,则应转为手术治疗。
大多数急性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术可彻底清除感染灶,为常用手术方法。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运用腹腔镜对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成功的报道不断增多。但我们认为腹腔镜尚不普及技术未完全成熟,可发生胆道损伤出血消化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4]。剖腹胆囊切除术仍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少数病人一般情况较差,全身感染症状重,年龄较高(>65 岁),或术中发现胆囊炎症重,解剖界限不清,与大网膜或其它组织粘连严重,可行胆囊底部造口术以降低胆囊内压力,引流感染病灶。同时取净胆囊内结石。待感染症状控制后再择期作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施发表,王占立.胆系疾病的CT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5):314.
[2] Goid man G.缺血性胆囊炎-坏疽穿孔肌结石性胆囊炎[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4,21(2):10.
[3]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58.
[4] 吴建斌,赵成切,金宏达,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