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气升降散熨脐治疗腹部术后肠麻痹107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承气升降散熨脐治疗腹部术后肠麻痹107例
罗泽中
(四川眉山市中医院 620010)
【摘要】腹部手术后肠麻痹,肛门不能自排气排便,是目前外科常见的病症。运用中医理论,依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外治原则,用承气升降散熨脐治疗该类病症,总有效率达97%,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腹部术后肠麻痹 肛门自排气排便 承气升降散 熨脐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03-01
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由于麻痹剂的使用和手术创伤对植物神经的影响常导致肠麻痹,肠胃动力减弱,出现术后肛门不能自排气排便,腹胀(伴或不伴腹痛)。我们根据中医基本原理,审证求因,内病外治,用自拟中药承气升降散熨脐治疗107例,结果显示能明显缩短术后肠麻痹恢复时间,促进肛门自排气排便,疗效显著。
现报导如下:
1 一资料
107例全部源于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其中胆胀(结石性胆囊炎)术后25例,肠痈(阑尾炎)术后36例,石淋(泌尿系结石)术后25例,狐疝(腹股沟疝)术后10例,症瘕(妇产科)术后11例,男50例,女57例,年龄6岁到72岁。
2 治疗方法
以中药承气升降散捣碎,微波炉60℃—70℃加热10分钟,分次合入冰片,消毒纱布包裹,熨脐,每日3次,每次熨10—15分钟,一日一剂。承气升降散处方:大黄15ɡ枳实15ɡ厚朴30ɡ桔梗10ɡ升麻10ɡ沉香5ɡ冰片15ɡ小茴香20ɡ。
3 治疗结果
显效(1—2天内肛门自排气排便)87例,占81%,有效(3—4天内肛门自排气排便)17例,占16%,无效(5天以上肛门不能自排气排便)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4 病案举例
张某,女,37岁,腹痛2天,加重伴发热3小时,于2011年8月21日傍晚急诊入我院外一科。转移性右下腹痛,闭孔内肌试验、腹膜刺激征、腰大肌试验强阳性,血常规:WBC:19.5times;109/L。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腹胀伴轻微腹痛,舌红苔黄,脉数。证属邪热内结,腑气壅塞,拟宣通腑气,攻下逐邪为治,给予承气升降散熨脐,日3次,每日1剂。熨2次后患者自排气,依法续熨,次日进食,下午得大便通行。
5 讨论
腹部外科术后近快恢复受术者肛门自排气排便,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采取保留灌肠来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长短不一,平均3—4天(吴在德《外科学》教材6版)。而正常条件下,人体每日排便1-2次或2日排1次(过春平《消化病辨证精要》),承气升降散封包熨脐,能达到或接近正常排气排便状态,有明显优势。术后肛门不能自排气排便,多由手术及术前基础疾病炎证引起,中医学认为本症多由于邪正相争,正气损伤,肠道浊气郁积,瘀血痞结,通降失调,腑气不通。根据“六腑以痛为用”的原则自拟承气升降散封包熨脐治之。方中大黄枳实厚朴取厚朴三物汤之意,行气通下,治疗腹部胀满,疼痛不通,矣无矢气。桔梗升麻沉香大黄仿升降散,宣肺升脾中清阳,降胃浊涤荡肠中结滞。冰片辛凉,开窍醒神,为常用外治药,能促进局部透皮吸收,小茴香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可双向调节肠麻痹。药末炒香缚脐外治法为清代吴师机首创,“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承气升降散捣碎加热后封包???脐上,治疗术后肠麻痹符合“欲祛邪者,当就其邪之所结而攻之”的内治原理,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更易于发挥药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