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溯源技术

食源性疾病溯源技术的应用 技术需求: 1.调查传染来源 2.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分离的分离株之间的关系。 解决方法: 1. 生化、血清、噬菌体等 — 间接,可靠性低 2.分子生物学、核酸 — 直接,准确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Pulse-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 菌株指纹鉴定系统 RiboPrinter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System (RP) 技术简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包括在琼脂糖凝胶中包埋菌体DNA,原位溶解,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染色体DNA,切割少许包含染色体DNA片段的胶块并插入到凝胶孔中,通过在电泳仪中预先设置好的模式不断改变电场方向进行电泳,这些限制性片段在凝胶中被分离为不连续的电泳条带,可以把不同分离株的DNA限制性片段进行比较以确定其亲缘关系 PFGE( 1984年) Schwartz和Cantor 一、原理 二、操作程序: 细菌纯培养→原位溶解→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上样→脉冲凝胶电泳→绘制致病菌与标准株的PFGE电泳谱 三.技术应用: 1.食物中毒时,分析食品中检出的致病菌与病人标本中检出的致病菌是否有同源性 2.对收集到的同一种致病菌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确定散发病例之间的病原关系 3.及时确认和处理在大范围内呈散发特征的爆发事件 确定食源性致病菌在食物链中相关的食品,寻找预防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PULSNET:统一的条件参数和Maker(伤寒H9812),标化后使得不同实验室的PFGE电泳图谱具备可比性,建立网络—PULSNET-USA\ PULSNET-CANADA 应用溯源技术分析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案例 案例1.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PFGE图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 1-7号: 病人分离株 8号: 熟食刀具拭子分离株 9-13号: 厨工分离株 案例2. 2003年10月22-23日 某小学共62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实验室在两份学生的呕吐物和一厨工的肛拭子中检出产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明确支持为食物中毒,对食物和厨工进行控制后,仍出现病人。经对这3株金黄色葡萄球的基因指纹图谱检测,并对这3株金黄色葡萄球进行RiboPrinter基因模式比对分析,结果证明从学生中分离的菌株与从厨工分离的菌株不具同源性。最后实验结果证实为诺瓦克病毒引起的群体性不适。 案例3. 2002年7月9日农民邹某家办生日宴,7人进餐,10日早相继发病,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其中邹某病情恶化,7月13日凌晨死亡。邹家7月13日中午办丧宴请80多人进餐,继发33例患者。实验室在患者的肛拭、井水、砧板拭子中分离出爪畦沙门氏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RiboPrinter基因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其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6.8%。可以推断这两次食物中毒均是由被污染的井水引起的。 案例4. 2004年5月25日某公司4员工在食堂食用晚餐,可疑食物有凉拌蚝蚶、螺肉等,于该晚11时30分出现首例病人,症状为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由于未采集到可疑食物,仅从3位病人肛拭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对分离的3个菌株进行RiboPrinter基因模式比对分析,同源性达95.7%,可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感染源引起的。 案例5. 2005年1月5日晚, 居民毕某在酒店摆婚宴,550人就餐。当晚10时出现首例病人,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实验室分别在残余食物(白切鸡、烧鹅、猪手)、患者肛拭子、从业人员肛拭子和餐具棉拭子中分离到产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对分离自食物、餐具和病人的菌株进行RiboPrinter基因模式比对分析,其同源性达95.5%,而另2株分离自病人和从业人员的菌株可归为不同的RP基因型,其同源性仅达83.2%。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认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感染源应为被污染的食物和餐具。而非带菌的从业人员。 案例6. 2005年6月9日,某市在不同的个别高考考场,发生个别高考生因食用某饼家生产的三文治早餐后,在考场呕吐的事件,虽然人数不多,但考生家长反应强烈,实验室在2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