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2.3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透明水渍状晕圈出现,后期空气潮湿 时有菌脓溢出。其症状有斑点、溃疡 、穿孔、癌肿、枯萎等类型。如美人 蕉芽腐病、鸢尾细菌性叶斑病、栀子 花叶斑病、榆叶梅穿孔病病、樱花细 菌性根癌病等。 菌脓 根癌 穿孔 植物病原细菌一般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的飞溅、流水(灌溉水)、昆虫、线虫、风和带细菌病害的种苗、接穗、插条、球根或土壤等进行传播。一般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后,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等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利。 (四)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 细菌病害的防治,主要在于预防,其中以杜绝和消灭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来源为主,如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选育抗病品种,做好种苗消毒,加强栽培管理,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用抗菌素进行药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三、病 毒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 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在 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 可以看到病毒粒子的形态 为杆状、球状、纤维状3 种。病毒粒子由核酸和蛋 白质组成。植物病毒的核 酸绝大多数为RNA。病毒 具有增殖、传染和遗传等 特性。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1. 杆状病毒 2. 球状病毒 3. 纤维状病毒 病毒的寄生性很强,必须在活的植物组织中才能生活,一旦离开活体,便失去致病能力。 病毒主要通过叶蝉和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病健株之间的接触、嫁接等栽培操作活动及种苗调运等方式进行传播。 病毒由微伤口侵入植物后,进入韧皮部,在筛管内随营养液移动,先被带至植物根部,后向地上部分移动,病毒便扩展到植物全株,常引起花叶、黄化、矮化、萎蔫、畸形等类型的病状。如大丽花花叶病、月季花叶病、仙客来病毒病等。 植物病毒病只有明显的病状,没有病征。有少数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虽然在寄主体内繁殖并存在大量病毒粒子,但寄主植物并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潜隐性病毒病。 目前,对于病毒病没有可行的防治药物,因此,在压制传毒昆虫的基础上,采用无毒苗显得十分必要。 花叶 畸形 皱缩 疫霉属Phytophthora 疫霉的寄生性比腐霉强,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孢囊梗与菌丝的差异比较明显。孢子囊卵形,有乳头状突起。大多是寄生的,可危害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的腐烂和死亡。如杜鹃疫霉根腐病菌、柑桔生疫霉菌。 百 合 疫 病 1. 症状 2. 病原菌 百合疫病 霜霉菌类 孢囊梗呈二叉或单轴分枝等,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梗顶端,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纹。为害植物叶片,如葡萄霜霉病菌、二月兰霜霉病。 霜霉菌类 葡萄霜霉病 (2)接合菌亚门 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本亚门分2纲,根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 根霉属Rhizopus 菌丝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分布于基物表面和基物内,有匍匐枝和假根。孢囊梗2~3根丛生,着生于假根的上方,一般不分枝。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形。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如匐枝根霉,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根霉属 1. 两丛孢子囊在假根生出 2. 放大的孢子囊 百合鳞茎根霉软腐病 (3)子囊菌亚门 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有的裸生于菌丝体上或寄主植物表面,有的形成在由菌丝形成的固定形状的子实体──子囊果中。子囊果分以下4种类型: 闭囊壳 、 子囊壳 、 子囊腔 、子囊盘 。 子囊果类型 1.裸露的子囊果 2.闭囊壳 3.子囊壳 4.子囊盘 白粉菌 几乎全部为外寄生菌。菌丝体无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无性繁殖多数形成分生孢子,子囊果为闭囊壳。常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如紫薇白粉病菌。 紫薇白粉病 小煤炱属Meliola 菌丝体寄生于寄主植物表面,黑色,有刚毛和双细胞的附着枝。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孢子2~4个横隔、褐色、长圆形。是植物上常见的煤污病菌。如非洲菊煤污病菌。 1.产生在菌丝体上的闭囊壳 2. 子囊孢子 非洲菊煤污病 小丛壳属Glomerella 子囊壳有毛,丛生于植物上或半埋生于植物组织中,褐色,壳内无侧丝。子囊棍棒形,无柄。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多种植物的炭疽病,如兰花炭疽病菌。 1. 子囊壳 2. 子囊及子囊孢子 兰花炭疽病 黑腐皮壳属Valsa 子囊壳球形或近 球形,具长颈,成群深埋在由菌组 织和基物交织而成的黑色、炭质的 假子座内。子囊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