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调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调查

皮褶厚度 髂嵴上部皮褶厚度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分充分裸露 在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垂直捏起皮肤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三次,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 注意事项:同肱三头肌部方法 头围 头围: 对三岁以下儿童测量头围 头围测量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0.1cm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cm 测量方法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前方或右方,用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到零点,读到0.1cm。 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下分开 上臂围 上臂围 上臂紧张围 上臂松弛围 两者差值反映肌肉的发育情况 差值越大表示肌肉发育状况越好 差值越小表示脂肪发育良好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cm 上臂围 上臂紧张围 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 测量方法 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度,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站在其侧面或对面,将卷尺在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测量师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卷尺的松紧度要适宜。 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上臂围 上臂松弛围 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 测量方法 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卷尺保持原来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测量上臂松弛围时,要注意由紧张变换到放松时,勿使卷尺移位 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胸围 使用器材: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使用前经钢卷尺校对,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胸围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平静呼吸 两名测试人员分别立于受试者的面前和背后共同进行胸围测量。将卷尺上缘经背部肩胛下角下缘向胸前围绕一周。男生及未发育女生,卷尺下缘沿乳头上缘;以发育女生,卷尺在如头上方与第四肋骨齐平 卷尺围绕胸部的松紧度应适宜,以对皮肤不产生明显压迫为度 应在受试者吸气尚未开始时读取数值,卷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为胸围值,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cm) 胸围 注意事项 两名测试人员应分工合作。站在受试者面前的测试人员甲进行测量,受试者背侧的测试人员乙协助好找背部测量标准点,并注意受试者姿势是否正确,有无低头、耸肩、挺胸、驼背等,及时纠正。 测试人员应严格掌握卷尺的松紧度,并做到检测全过程的一致性,以求减少误差。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肩胛下角若摸不清,可令受试者挺胸,摸清后受试者应恢复正确测量姿势。 腰围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cm 测试方法 被测试者自然站立,平视前方 要两名测试员配合。测试员甲选肋下缘最低部和髂前上棘最高点,连线中点,以此中点将卷尺水平围腰一周,在被测者呼气末,吸气未开始读数。测试员乙要充分协助,观察卷尺围绕腰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并记录读数。 注意事项: 注意被测者勿用力挺胸或收腹,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测量误差不要超过1cm 正常成人腰围的判断标准 WHO(cm) 亚洲(cm) 男性 94 90 女性 80 80 臀围 臀围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度 使用仪器: 无伸缩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cm 测量方法 被测者自然站立,臀部放松,平视前方 要两名测试者配合,测试员甲将卷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以水平围绕臀部一周测量。测试员乙要充分协助,观察卷尺围绕臀部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并记录读数。 注意事项: 被测试者要放松两臀,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测量误差不超过1cm 体格测量的评价方法 (1)平均值法 (2)中位数百分比法 (3)标准差法 (4)百分位法 (5)体质指数法 (6)腰臀比 (7)体脂含量 2.体格测量结果的评价 一、成人体格测量的评价 体质指数法 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 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m)]2 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 BMI WHO 亚太地区 我国标准 正常值 18.5~24.9 18.5~22.9 18.5~23.9 轻度消瘦 17~18.4 17~18.4 17~18.4 中度消瘦 16~16.9 16~16.9 16~16.9 重度消瘦 16 16 16 超重 25~29.99 23~24.9 24~27.9 一级肥胖 30~34.9 25~29.9 28~29.9 二级肥胖 35~39.9 30~39.9 30~39.9 三级肥胖 =40 =40 =40 2、理想体重(ideal weight) 理想体重(kg)=身高(cm)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