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产业的多维分析
东岳论从N0v.,20lo黻塑燃瓣潮厂———————————————————————————————一voI.3IN0.1l20lo年11月(第3I卷,第11期)(DongYue%bune)文化产业的多维分析王广振,曹晋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准确合理地“文化产业”定义是构建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文化产业”的词源、观念 史和实践史等进行经验性梳理分析,进而透过得出概念性认识;通过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的外部分析,得出文化产业的文化性和产业化两个本质;参照霍尔的表征分析框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分析框架,构建起完善的文化产业解析框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工业;文化生产;文化性;产业化[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1003—8353(20lO)ll—0145一05一、文化产业概念性分析认识文化产业,首先须对“文化产业”的词源、观念史和实践史等事实进行梳理,透过事实得出概念性认 识,从中也可认识到“文化产业”作为新生概念是如何从事实成为观念、从观念成为规范性的概念的。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大量的论文、专著和教材,其集大成者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以下称“年鉴”)。统览这些成果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具有“双重语境”。1.文化产业概念的中国语境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是作为“文化事业”的“反义词”而被创造和使用的。这一现象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逻辑。“年鉴”编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玉平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产业逻辑起点”在于“文化产业最本质的规定性: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而其 现实历史则“发端(萌动)于1979—1980年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的论争”,由此“引伸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劳动部门应该成为一个单独部类并走向独立发展的理论思考(1980—1986)”,“由第i产业的讨论,提出第四产业,呼吁建立精神经济学”。“年鉴”主编、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韩英教授更加明确的将中国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①萌芽阶段(1979—1988),以1988年李建中的《论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1988年文化部和围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节点;②起步阶段(1989一1998),以1998年《中围文化报》增设“文化产业”专栏为节点;③发展阶段(1999一),其中2002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围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其重要节点。①对于文化产业在中国生成的语境,“年鉴”作了准确总结:“可以肯定地说,1987年前,国外关于‘文化工 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等概念并没有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这些概念的泽介和流行,都是后来的事情。‘文化产业’的概念并不是‘文化工业’的简单转译,它的生成,与改革开放之初对知识分子地位的认定、对知识产品价值的认定、对知识生产部门和行业的认定,有着直接的关联”④2.文化产业概念的西方语境在西方,文化产业最通用的叫法是“CulturalIndustdes”,源于20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首次提出的“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一词。文化工业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哲学用语,被广泛借用后成为20世纪后半期至今整个西方哲学的关键词之一,形成了一系列复杂、深厚的理论体系。我因较早引介西方文化工业理论的是金元浦的《试论当代的“文化工业”》(1994年),该文既看到了文化产业在中国发生的历史必然[作者简介]王广振,男,法学博士,文化产业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晋彰,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①②参见《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2年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145万方数据东岳论丛Nov.,20IoVoJ.3lNo.1I20lo年11月(第3l影第1J期)(DoIlgYueT曲une)性,也看到了“文化工业与艺术的背离”所造成的“价值危机”,①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调和的悖论。此后,又有 程代熙、尹鸿、姚文放、金民卿等学者对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了引介,由此西方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盛行起来。超越“批判”,对西方文化产业理论进行较全面系统介绍的是单世联的《阐释文化产业:三种视角》(2005年)②。另外,金元浦还提出,“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一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 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③“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概念的兴起,主要归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