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89例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89例疗效观察
周谊平(周谊平盲人推拿按摩所 214261)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伤科推拿中的常见病,是由于腰部软组织突然受到闪、扭、挫、跌等外力而导致损伤。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疗效治疗89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9例患者中,男56例,女33例;体力劳动者53例,非体力劳动者36例;30岁以下28例,31-44岁48例,45岁以上13例;第一次扭伤者23例,扭伤2-3次者45例,4次以上扭伤者21例。
2 急性腰扭伤的病因病机
本病常因身体过度负重或搬、抬、提、拿时用力过猛,或在劳动中姿势不正,配合不当或前躯、侧躯、后伸、旋转过度导致本病的发生。另外,因直接暴力,如撞击、坠跌、挤压等也可致本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属腰部伤筋范畴,《金匮翼》指出:“淤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雍滞,另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由此可知,急性腰损伤多因猝然受暴力损伤,致腰部气血涩滞,经络不通,肌肉拘急而引起疼痛。《证治准绳》在谈到腰痛的原因时明确指出:“有风、有湿、有热、有寒、有闪挫、有淤血、有滞气、有痰积皆表也;肾虚,其本也。”说明肾气不足是导致本病的一个内在原因。
3 临床表现
常见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腰肌紧张、痉挛、僵硬活动受限、起卧困难,咳嗽、喷嚏、深呼吸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臀部、大腿根部或大腿后部的牵扯痛。重者不能站立和行走,前躯、后伸、侧弯及左右旋转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绝大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局部压痛点,且与患者自述疼痛是一致的,此为损伤的部位。压痛点多在大肠俞、腰眼穴及第三腰椎横突间、髂骶后部,腰骶部等处。约半数以上患者腰脊柱生理曲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侧弯。
4 诊断要点
(1)有突然的腰部外伤史。
(2)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咳嗽、喷嚏时腰痛加重。
(3)腰部压痛:可在下腰部棘突、棘间、椎旁、骶关节附近有明显压痛点,叩击时疼痛加重。腰肌痉挛僵硬,有时可触及棘突偏歪,棘间隙变宽,脊柱侧弯。
(4)站立或腰微前弯时,骶棘肌和臀大肌痉挛明显。
偏卧稍久痉挛渐渐消失,当用手指触及伤区时,肌肉痉挛立即复现。
(5)一般无下肢疼痛,有时在臀部、大腿后部或大腿根部前内有反射性疼痛区。
(6)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腰椎屈度变直或侧弯,骨关节畸形或退行性变等。
5 治疗
(1)推拿治疗
治则:舒经通络、活血止痛。
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经为主。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阿是穴、腰眼、承山、昆仑、足三里阳陵泉等。
手法:一指禅、滚、按、推、揉、拿、搓、拨、擦、挤压、活动手法。
操作 ①放松手法,先在腰部使用轻缓的推、揉、滚、拨的手法放松紧张的腰肌,再点按上述各穴。同时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施行滚、揉、推、捏等手法。②活动手法,在腰肌放松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斜搬,旋转复位法、髋漆关节屈屈旋转法、蹲法以及髋漆关节屈压腰法。结束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提拿肩井穴,双拇指按揉骶棘肌。揉、擦、搓、腰骶部,以发热为度,拍打肩部、腰部数次后结束治疗。
(2)辅助治疗
体针,人中、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后溪、委中、环跳等。可用以上俞穴为近选于远选于相结合。先用毫针刺人中或后溪,边捻转边活动腰部。而后针刺其他俞穴,均用泻卸法,留针30分钟左右。腰部俞穴加灸,可用温针或经穴灸疗仪。
6 结果
6.1 疗效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但活动部分受限。③无效:症状与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变。(是否为国内通用标准,出处?)
6.3 治疗次数 经医治3次痊愈者64例占72%;经4~10次治疗后有显效者18例占20.2%;经10次以上治疗有好转者5例占5.61%;无效者2例占2.24%;总有效率97.76%。
7 典型病例
患者,男,36岁,职工,发病时间2004年3月6日。因弯腰搬物不慎闪腰及感到腰部疼痛剧烈,弯腰转侧下蹲等各方面相继活动受限,由家人扶持前来我所治疗。经检查腰部两侧肌肉紧张,右侧胸11、12椎旁,骶棘肌痉挛,呈肿块,腰与腰骶关节压疼明显,各种活动受限。本人采用上述手法进行治疗一次后,患者下床及病痛症状大减,活动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