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铁五号线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结构设计.docVIP

重庆地铁五号线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结构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地铁五号线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结构设计

重庆地铁五号线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结构设计 孙云涛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重庆地铁五号线项目采用了盖板+偏心套的锚固螺栓, 减振接头夹板, 发泡橡胶, 弹性滑床板, 辊轮滑床板等先进技术, 设置了调高功能, 解决了刚度均匀化, 提高了道岔的过车舒适性和平稳性。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减振; 弹性滑床板; 刚度均匀化; 作者简介:孙云涛 (1986-) , 男, 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7-08-25 Structural design of 60 kg/m rail No.9 simple turnout in Chongqing metro line 5 Sun Yuntao China Railway Baoji Bridge Group Co., Ltd; Abstract: Chongqing metro line 5 project adopts the anchor bolt with the cover plate + eccentric sleeve, the damping joint splint, the foaming rubber, the elastic sliding bed board, roller sliding bed board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set the high function, solve the stiffness uniformity. The comfort and stability of bifurcation are improved. Keyword: urban rail transit; anti-vibration; elastic sliding plate; stiffness uniformity; Received: 2017-08-25 1 概述 前期线路地铁正线及辅助线道岔一般均采用9号道岔, 已经建成的一号线和六号线正线9号道岔采用曲线尖轨、固定辙叉。 五号线道岔正线及辅助线采用60 kg/m钢轨、曲线尖轨、高锰钢固定辙叉9号道岔。全长28.3 m, 其中前长a=12.57 m, 后长b=15.73 m;导曲线半径为200 m。直向通过速度为100 km/h, 侧向通过速度为35 km/h。 通过上海地铁的运营表明该道岔能极大地提高尖轨的使用寿命, 优化扣件系统等措施延长了维护周期。与一号线和六号线采用的道岔相比, 长度有所减短, 价格基本相当, 但适用性能明显提高。 2 道岔的主要设计参数 2.1 设计原则 1) 道岔容许通过速度:直向:≤100 km/h, 侧向:≤35 km/h; 2) 轨下基础按整体道床形式布置; 3) 轨下基础为长枕埋入式; 4) 采用调高垫板, 适应无砟轨道调高需求; 5) 轨下采用橡胶垫层, 板下采用发泡橡胶, 并考虑垫层刚度的均匀化; 6) 整组道岔轨距可调; 7) 电务转换设备按联动内锁闭设计。 2.2 道岔平面设计 1) 平面线型采用相离圆曲线线型, 尖轨尖端为半切线型, 半切点在轨头宽度33 mm处, 能够明显增加尖轨尖端轨头的粗壮度 (见图1) , 从而提高曲线尖轨的耐磨性, 延长使用寿命;圆曲线半径为200 m, 道岔全长28 300 mm, 道岔前长a=12 570 mm, 道岔后长b=15 730 mm (见图2) 。 2) 设计参数:a.动能损失ω:该线型尖端冲击角为0°523″, 动能损失为0.28。b.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α:0.47, 线路容许值为0.5。c.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增量φ:0.25, 线路容许值为0.5。由以上参数值可以看出, 该线型基本参数均小于区间线路最大容许值, 因此在满足与既有轨道平面尺寸一致的基础上, 对尖轨线型进行的改进可满足时速100 km, 侧向时速35 km的城市轨道运营要求, 同时与既有轨道相比, 在假定相同的运营环境下, 具有较好耐磨性以及较好乘坐舒适性的特点。 图1 尖轨线型 ??下载原图 图2 基本线型 ??下载原图 3) 道岔轨距按1 435 mm设计, 曲股轨距加宽5 mm。 4) 岔枕间距按600 mm布置 (牵引点和辙叉部分除外) 。转辙器部分垂直于道岔中心线, 用于整体道床的辙叉部分垂直于辙叉角平分线, 其余垂直于钢轨。 3 道岔的主要结构特点 3.1 轨距 道岔轨距按1 435 mm进行设计, 曲股轨距加宽5 mm, 并在导曲线终点前1 500范围内过渡成标准轨距1 435 mm。 3.2 轨底坡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