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监护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效果分析.docVIP

无偿献血监护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效果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偿献血监护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效果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无偿献血监护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冬燕 尹文   (西京医院输血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监护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输血科88名无偿献血者,针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献血反应给予不同的干预方式,观察组在监护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护,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两组无偿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降低更加明显,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监护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献血者出现不良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无偿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无偿献血;心理学知识;应该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43-02   血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由于传统思想的引导,大多数人对献血存在一些顾虑,基于这一情况,输血科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崇高的职业素质,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1]。在抽血监护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分析无偿献血的不良献血反应诱因及心理活动,从而保证每一个无偿献血者都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献血,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愉快和安全,进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本院输血科在无偿献血监护中应用心理学知识,并分组与常规监护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输血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88名无偿献血者,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0.1plusmn;0.8)岁。根据不同的监护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逐项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性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护干预措施,主要是营造轻松的献血环境、健康体检和征询、精湛的穿刺技术、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监护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具体操作如下:   1.2.1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会出现一些心理反应,常常由于第一次献血心理紧张或看到他人出现献血不良献血反应后恐惧慌张。根据献血者普遍出现的焦虑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针对性心理沟通与辅导,细致耐心讲解,引导其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无偿献血,从而逐渐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在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主动同献血者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医护人员运用心理知识观察分析出献血者出现不良献血反应,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讲解科学献血的重要性,同时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将一些幽默的笑话故事,从而分散其注意力。   1.2.2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例如针对担心害怕的献血者,采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沟通与暗示,并详细介绍血液相关知识,引导其明白适量科学的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而提高献血者信心;有的献血者对不良献血反应存在一定的疑惑,医护人员应该采用肯定话语,解释由于每一个人自身因素的差异,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同不良献血反应是正常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休息后便能够恢复正常,从而消除献血者恐惧、紧张心理。另外肯定和赞赏每一个献血者的爱心,引导其切身感受到自己爱心的伟大和关爱生命,促使其自身积极转化心理病理,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献血。   1.2.3及时做好心理暗示治疗 对于每一位献血者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受暗示影响等特征,采用一些保护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关爱献血者,给予其信任感和安全感。想方设法保证献血者具有良好的情绪,并积极预防不良献血反应的出现,科学解释出现不良献血反应的原因。例如由于空腹献血会引起血容量降低,从而出现不适感受;由于一次性血糖降低而引起低血糖。经过短暂的休息和对症处理,不适症状便会渐渐消失,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鼓励他们再一次献血。   1.3 观察指标   重点观察两组献血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心慌、呕吐、短暂意识丧失、抽搐或血肿等反应,统计分析出现不良献血反应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plusmn;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hi;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监护干预后,两组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表 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不良献血反应发生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