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脏腑1).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脏腑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一、从金匮要略首篇看张仲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一)从篇名分析: 脏腑经络先后病;;概说: 本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原则性概括性地论述了疾病的发生和预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护理等,相当于全书的总论。人体是有机整体,脏腑经络之间关系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脏腑经络分内外,若发生病变可互相影响,“先后”二字提示脏腑经络疾病可以先后发生,亦可相互传遍,抓住这一脏腑经络病变规律,对于推断和治疗脏腑病变、掌握其预后转归。意义重大,本篇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二)发病与预防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傅,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2) 【提要】 本条论述了发病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以及早期治疗。 ;2.病因(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1)经络受邪传入脏腑—内所因 (2)皮肤受邪—经络病变(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所因 (3)房屋、金刃、虫兽所伤—不内外因 3.预防和早期治疗 (1)无病先防—养慎,既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2)已病早治—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 令九窍闭塞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既医治之 (3)守法免受刑伤及虫兽外伤 (4)房室有节—勿令竭乏 (5)服食不偏—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6)注意皮肤保护。 ; 【原文】问曰: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8); 【提要】本条说明与时令不符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常为外感病因。 ;【分析】; 2.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穀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提要】本条论述了疾病的分类及五邪中人的一般规律。 ;小邪;【分析】;(四)病 机;【分析】 阴阳 平衡 正常 阴阳失调 患病 如阴气衰竭 阳失依附而上逆 “厥阳独行” 例: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可见眩晕、昏倒。 说明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总病机。; (五)诊 断 举 例 1、 望 诊; 【提要】本条通过望面部气色诊断疾病并判断其预后。 【分析】 1.望鼻色(鼻头) 青色:肝乘脾主腹中痛。 苦冷者 阳气衰败 死 微黑:肾水反侮脾土 主水气内停。 2.望目: 其目正圆,直视不能转动——肝风内动或五脏精气亡绝的痉病。 ;;青:主血瘀作痛。 黑:劳伤肾精,肾色外露。 赤:风热或热极生风。 色鲜明:水饮内停上泛于面。; 【原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6) 【提要】本条通过望呼吸以辨别 病位之上下、病情之虚实,并判 断其预后吉凶。 ;虚者不治;【分析】;2、闻 诊;【分析】;3、切 诊;【分析】; 4、四 诊 合 参;; 【原文】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