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营养学-山东师范大学8
高镁的危害:对神经系统损害很大。出汗可减轻镁过量。? 镁的摄取 通常,一天的镁摄取若超过2克,多余的便会被排泄掉。许多食物含有镁,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全谷类、无花果干、坚果、豆类和绿色多叶蔬菜。日需求量: 325m g 含镁高的食物:青菜、四季豆、豌豆、花生、腰果。 提醒:绿色蔬菜含量高,因为镁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缺乏镁对人体的影响 缺乏镁的情况很罕见,但是糖尿病患者、吸收不良症候群患者、乳糜泻患者和某些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储存的镁较少。严重腹泻,在短期内体内的镁也会减少。镁缺乏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症,惊厥和心律不齐。? 中国居民膳食镁参考摄入量(DRIs) 单位:mg/d 年龄/岁 AI UL 0~ 30 - 0.5~ 70 - 1~ 100 200 4~ 150 300 7~ 250 500 11~ 350 700 14~ 350 700 18~ 350 700 孕妇 +100 700 乳母 +100 700 4、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一)生理功能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人体内含铁3~5g,含量虽少,但却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铁总量 -I分布: -60~75% 在Hb,运输O2。 3~5g -3% 在Mb,储存O2。 -II分布:1%在含铁酶类,(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参与组织呼吸过程。 -III分布:30%为储存铁(铁蛋白,含铁 血黄素)在肝、脾、骨髓中。 以上I、II为功能铁(必需铁) III为储存铁(非必需铁) 功能 1.组成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 2.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等酶的重要成分,参与组织呼吸,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3.体内26%~36%的铁以运铁物质(运铁蛋白)和铁储备(铁蛋白)的形式存在,并及时运送到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与各种酶系统中去。 机体内的铁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而没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体内的铁可以反复被机体利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日约损失1mg铁,只要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铁能弥补这个损失,就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在体内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吸收与排泄 正常成年人的食物铁吸收率一般在10%左右,其余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但人体的机能状态对食物铁的吸收利用影响很大。缺铁性贫血患者或缺铁的受试者对食物铁的吸收增加。放射性铁的试验表明,正常成年男女对食物铁的吸收为1~12%,缺铁受试者对铁的吸收率可高达45~64%。妇女的铁吸收比男子多些,小孩随年龄的增长,铁吸收率逐步下降。 随着消化的进程,食物中的铁最终会被降解成铁离子,在胃酸(HCl)作用下,呈亚铁离子状态,其中的一部分被肠粘膜吸收。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吸收最快。肠粘膜吸收铁的能力取决于细胞当时的铁含量。吸收的铁可暂时贮存于粘膜细胞内,随后慢慢转移至血浆中。当细胞中铁尚末转移出去时,细胞可暂时失去再吸收铁的能力,这样,积存于细胞内的铁量就成为再吸收铁的抑制因素。当患有缺铁性贫血时,细胞铁移入血浆的速度加快,肠粘膜可增加铁的吸收。 1. 膳食中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⑴ 铁在食物中存在的状态 ①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动物内脏),是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原卟啉结合的铁,其吸收过程不受其他膳食因素的干扰,吸收率为15%~25%。 ②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和奶、蛋中,以Fe(OH)3的形式与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络合,必须在胃酸的作用下与有机部分分开,还原为亚铁离子后,才能被吸收。因此,影响吸收的因素很多,吸收率约为3%。 ⑵ 铁吸收的抑制因素(inhibitor) ① 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粮谷、蔬菜)。 ② 多酚类物质,如鞣酸(茶叶、咖啡) ③ 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 ⑶ 铁吸收的促进因素(enhancer) ① VC、有机酸(柠檬酸、乳酸、丙酮酸、琥珀酸)能与铁螯合成小分子可溶性单体,阻止铁的沉淀。VC 可使Fe3+还原为2+,促进铁吸收。 ② 单糖(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原理同上。 ③ 动物肉类、肝脏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为肉因子(meat factor)或肉鱼禽因子(MFP factor)。 ④ 钙(结合植酸根、草酸根、磷酸根) ⑤ 核黄素缺乏时,铁吸收、转运与肝、脾储铁受阻。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hotoshop 基础教学 第15章 创建3D立体效果.ppt VIP
- - 数码相机 - 佳能 - EOS-1Dx Mark II说明书.pdf
- “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深度教学策略探究.docx VIP
- 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 课件.pptx VIP
- 防洪治理工程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如何正确填写 《入党志愿书》.ppt VIP
- 校园共享单车租赁服务系统APP设计.pdf VIP
- NIFD:人工智能-2024Q1中国宏观金融报告-NIFD季报-探寻新质生产力(2).docx VIP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责任新建香兰素仓库嘉兴市南.docx
- SalesDriver:2024中国B2B企业信息流投放获客白皮书(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