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5PPT
;第四章 中医全科医学的服务方法;患者,男,36岁
发热咳嗽一周(问)
体格壮实(望)
胸闷气急、咳吐黄痰,腥臭味(闻)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速(切);患者,男,36岁
发热咳嗽一周(问)
体格壮实(望)
胸闷气急、咳吐黄痰,腥臭味(闻)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速(切);一、中医学的症、证、病
症:症状和体征,是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和医生通过四诊等诊查手段的异常表现。
证:证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所反应的病理概论。
辨病: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和体征,来确定疾病病名的过程。
辩证:?。;;一病可以出现多证,一证可出现多病中。
辩病是辨别疾病的一般规律,辩证是辨别疾病的具体规律。
临床中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例如:感冒;二、辩证与相关因素
1、体征因素,证,是各个方面的因素作用于病人身上而???生。人对疾病的证决定性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4、生活习惯因素
5、职业、工作环境因素
6、自然环境因素
;五、辩证的具体方法
八纲辩证,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症候,用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盛正衰等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
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浅分表证、里证
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寒证、热证,
根据正邪的盛衰分虚证、实证。
阴阳又可以概括以上疾病,说明疾病的类别,分阴阳证,八纲之总纲。;脏腑辨证,根据脏腑功能及病理表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分析规律,借以推测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邪盛正衰等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
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所以是中医辨证的重点。
八纲辨证施辩证的纲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具体病理变法,必须要和脏腑辩证联系起来。
;心悸、心烦、胸闷、胸痛、失眠、健忘、多梦
咳嗽、气喘、咳痰或咯血、胸闷胸痛
食少纳呆、腹胀腹痛、腹泻、浮肿、出血
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手足抽搐、目疾、月经不调
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晕健忘、牙齿动摇,发白早脱、阳痿早泄、精少不育,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水肿,大小便异常
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当脏腑功能失调所反映出来的证是不一样的。;气血津液辩证,分析气、血、津液等各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辩识其所反应不同的症候。气血津液辩证多与脏腑辨证相结合的。
要熟悉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对外感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的一种辩证方法。
《伤寒论》把外感热病的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分析、综合、归纳为三阳病和三阴病,来概论伤寒病发展过程中六个不同阶段。
六经指三阳经和三阴经,和脏腑密切相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症以五脏为病变基础。;以阳明病为例子,大承气汤。
六经辨证病变部位分,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三阴病统属于里。
六经辨证以邪正盛衰分,凡正盛邪实,正气亢奋,表现为实热证为三阳表证,凡正盛邪衰,抗病力弱,表现为寒证、虚证为三阴表证。
;卫气营血辩证,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将外感温病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征候类型。
卫 气 营 血
表 ( 里 )
肌肤 六腑 血液(五脏) ;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针对湿热性质的温病所创立的一种辩证方法。
三焦辩证概论湿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机的变化,也反映湿热之邪致病的发展规律。
湿邪性重浊,有从上而下的特点。
三焦分证,就是根据湿邪的特点,通过湿热伤人重点脏腑部位和先后次序,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也是初、中、末三个阶段。;临床运用
1、脉诊合参辩证
2、相关症状辩证
3、特异性辩证,P99
4、症状比较辩证
5、时相辩证,P99
6、真假辩证
7、反馈辩证
8、方证辩证
9、分型辩证、10、家族性辩证
;症型分析
1、患者,男,76岁,近1月来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
2、患者,男,63岁,今早突发胸部憋闷,痛如针刺,通引肩背,舌色紫暗,脉涩。;七、治的具体内容
治则,是治疗疾病总的原则,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里面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法,是在治疗总原则指导下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治病求本,临床治疗疾病时,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本质就抓住疾病的证。
比如头痛。;治标与治本,表指现象,本指本质,表和本是相对概念,用来说明治疗疾病时的先后主次关系。标本的含义是多个方面的。
就正邪而已,
就病因和症状而言,
就病变的部位而已,
就病程来说,
急着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正治和反治
针对疾病的现象而已。
正治,又称为逆治,疾病的症状的性质和疾病本质一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