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健康课大一必考内容 第二讲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PPT.ppt

大学生理健康课大一必考内容 第二讲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理健康课大一必考内容 第二讲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PPT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隔离患者,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流质或半流质,禁食酸性食物。 二、对症治疗:外敷-紫金锭、青黛散 三、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状。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造成肺结核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一)肺结核分型 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根据在病理上和X线形态上的不同又可分为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及结核性胸膜炎等。 (二)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长期低热,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夜间盗汗、咳嗽、咯血、胸痛、气急、面颊潮红、月经不调、关节痛及结节性红斑等。 (三)临床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和痰培养可明确诊断。 (四)肺结核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手段 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则、全程”。 长程标准治疗方案、短程治疗方案、间歇治疗方案 和复治方案。其中,长程标准治疗方案总疗程为18个月,疗效确切 。五年复发率低,被推荐为标准方案。 临床常用的是短程治疗方案(6-9月)。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2个月) 雷米封、利福平(4—7个月) (五)肺结核预防 (1)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胸部透视)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咳嗽,对病人咳出的痰要进行正确处理,如焚烧、深埋等。 (3)探视病人要戴口罩。 (4)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亦可由于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大约2-3周。 (一)临床表现: 开始时患者可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等症,常不被重视。发热的同时或于发热1-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面部,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结痂,短者约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较儿童严重,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皮疹融合成片,易并发肝炎、肺炎、脑炎等。 (二)预防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 4、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治疗 1、隔离患者,卧床休息。 2、对症治疗:发热---高热时退热 抗病毒 中药---清瘟败毒 禁用激素 五、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性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血液、体液传播。分类: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最高。甲型和戊型主要为急性肝炎,乙、丙、丁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 (一)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疾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 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人群对甲型肝炎普遍易感。 一般情况下甲型肝炎多为散发或小流行,秋、冬两季多见,发病较急,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 1、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为30天,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起病急骤,起病前1~5天,常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咽痛、关节痛等症状,随后常出现明显的厌油、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尿液颜色逐渐加深呈浓茶状,部分患者巩膜、皮肤可出现黄染,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可升高,少数患者可出现关节酸痛、皮疹、皮肤粘膜出血等症状。 2、预防 (1)控制传染源。甲型肝炎的隔离期自发病日起应不少于30天。 (2)切断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防止病从口入。 (3)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减毒甲肝活疫苗注射进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