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结论
泵送混凝土在我国虽有较大发展,但在泵送掩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泵送混凝
土集料的优选,并选择适宜的坍落度、砂率,使泵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混凝土施工得以
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图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艺流程
隧道衬砌病害的产生原因与处治方案
李发国马艳芳
中铁十九局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提要:本文着重介绍株六复线新二道岩1‘隧道衬砌病害状况、产生的原因,井针对不同病害
状况提出相应处治措施同时就重要工序的施工工艺厦方案选择方面作一陈述,为类似
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隧道村砌病害分析原因处治方案
‘
4
379
1前言
株六复线新二道岩l。隧道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潘龙3道岩村。穿越乌蒙山脉,隧道全
6.65。6.77m。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呈洞中洞形式即穿越1959年老铁道兵未打通的旧隧
道,山体呈单斜形式,坡度为1:0.75~1:1,倾向于既有线,地表5—20m土质为黄黏土,以下为
劣质煤。地表表层黄土多为山体高处表土长期雨水冲刷堆积而成,隧道洞内围岩以煤干石为
主。有瓦斯,大量涌水,地表覆盖较薄,最厚处78m,最薄处22m。
隧道原设计为“新奥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煤干石遇水见光立即风化呈松软状及
1959年施工时多次坍塌对原地层扰动,使新施工时塌方频繁,加之2002年6~7月份普降暴
雨,山体蠕动,地表变形、裂缝开展,护墙、排水沟开裂错动,既有铁路被挤走26cm,使新二道岩
14隧道衬砌产生内挤破碎、裂缝等不同程度的破坏。
2病害产生原因及相应措施
2.1山体滑坡段病害洞外处理
(i)DUKl96+209一+245段
①该段右侧衬砌发生向内挤压,最大位移18cm,二衬砼有纵、横向裂缝,缝隙砼呈破碎状,
有起壳错台。
②原设计该段衬砌为Ⅱ类偏压衬砌,衬砌厚度为80em,由于初期施工时山体就发生蠕动,
我方即向设计院索要设计方案,初设方案为于衬砌顶部蠕动山体内打设注浆钢花管,进行地表
加固,钢花管为面,108×6采用潜孔钻钻孔,钻孔深度为稳定岩层下8m,注水泥浆,水灰比
为1:0.8。
③山体产生再次滑坡原因有三:第一,历史堆积物分层明显,山体表面滑动层较厚,最厚处
为30m,滑体体积大。第二,原设计为中108×6钢花管注浆,由于岩层为黄黏土及煤干石,虽
然稳定性差但裂隙较少,注浆时浆液扩散效果不佳。第三,6—7月份,天连降暴雨,地表未完
全封闭,雨水顺地表渗入,积于土界层,造成界层积水过多形成滑动面。
④处理方案:于新隧道右侧即滑体侧,距隧道中心8m打设一排7根抗滑桩。桩中心间距为
6m,桩顶标高为相应里程隧道拱顶顶标高加5m,桩底标高为相应里程隧底标高减8m,如图1所示。
1_悟
“洞身加固立面图 h洞身加固侧面图
图1洞身加固图
(2)DI/K195+218~+278段
①形态。二衬严重破碎,为1~2m2块状不等。右侧边墙衬砌砼最大内挤量为60em,拱顶
呈不规则裂缝。裂缝展示图如图2。
走垃墒 \厂厂/、二\
排邰 Io爿刚b
右遗着 Lr——孓
图2 D1IKl95+218一十278段裂缝展示图
②原设计为Ⅱ类偏压,设计厚度为80era,拱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