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辛笛《航》.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笛《航》

辛笛(1912-2004 ),中国现代诗人,作家,“九叶诗人”之一。原名王馨迪,后改为王心笛,笔名心笛、一民、辛笛等。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天津市。早年在清华大学任文艺编辑,并在北平艺文中学、贝满女子中学任教。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习英语,回国后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从学生时代起,诗人即开始在天津《文学季刊》、《北京晨报》、上海《新诗》等报刊上发表诗文和译作。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诗集《珠贝集》在北京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诗人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协候补理事兼秘书,并为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之一。1947年,诗人的新诗集《手掌集》出版。翌年其散文评论集《夜读书记》出版。1949年7月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作协上海分会理事。解放后诗人历任上海工业局秘书科科长、中央轻工业部华东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食品工业公司副经理,还兼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外国文学会会员、上海市政协特约编译等职。 作品赏析 《航》是辛笛的成名作。写于1934年8月。那时的辛笛是清华大学外文系三年级学生。在假期里他坐船出海旅行。第一次航海令他激动不已。他久久地站在甲板上:大海是那样的辽阔,又是那样的深沉。诗人年轻的心充满了新鲜的印象,也泛起“不识愁滋味”的一丝惆怅。他边观看海上景色,边轻轻吟哦,即刻挥毫写下了《航》一诗。诗发表在当时《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1935年收入辛笛和其弟辛谷合出的第一本诗集《珠贝集》内。 在一个晚霞满天的黄昏,一艘帆船升起了帆,向远方的落日处驶去。这帆船,如同一位行走在人生征程上的行者;这航程,好似那漫无际涯的人生路程。送帆远行、与帆作伴的是海水,那“明净而古老”的海水。帆也深知,只有与海水紧密相依,才能沉稳、平安地驶向目的地。这也寓意着:一个人如果耽于幻想,脱离了他所生存的土地、社会现实,他的人生之舟将会搁浅,寸步难行。 一轮玉盘似的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在桅上、帆上、船上、人身上,这夜色是多么美好。然而漫漫航程有风平浪静的时刻,也有风雨飘摇的日子,“风吹过来,水手问起雨和星辰”。这漫漫航程与人生征途是何等相似,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人们在圆圈似的旅途上跋涉着,一个圆连着一个圆,没有尽头,茫无边际。面对茫茫人生,诗人不禁感叹了:将自己茫茫的生命,“脱卸于茫茫的烟水”,与海水融和在一起,获得永恒的憩息与生存。 全诗借助比喻、拟人、象征手法,营造了一个生动透明的意象,在此基础上将客观的物象描述与主观的情感抒发紧密结合起来,语言简练,节奏紧凑,朴实的诗风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颇具表现力。《航》发表后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爱诗的青年人竞相传阅转抄,更没想到的是千里姻缘一诗牵,一对男女青年因为都喜欢这首诗而相爱起来。旅美诗人叶维廉将此诗译成了英文,加拿大诗人联盟主席亨利?拜塞尔教授也曾将此诗翻译成英文,加以发表,于是它又在海外诗歌爱好者中间先后流传开来。 《航》 文/辛笛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处 明净与古老 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明月照在当头 青色的蛇 弄着银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语 风吹过来 水手问起雨和星辰 从日到夜 从夜到日 我们航不出这圆圈 后一个圆 前一个圆 一个永恒 而无涯涘的圆圈 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作者简介:   辛笛(1912-2004)王辛笛,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牛何之、辛笛。九叶诗派著名诗人,作家。出版的诗集有《手掌集》(1948)、《辛笛诗稿》(1983)、《印象·花束》(1986)。 诗歌赏析: 辛笛是九叶派诗歌中一枚鲜亮的绿叶,他是有着“艺术家和音乐家气质的诗人,给诗歌点染上绚丽的色彩,输入了优美的乐感”。而袁可嘉则在《九叶集序》中说,辛笛的创作个性在于“兼有古典诗词和西方印象派的特色”,这些特色在他大学时期的作品《航》中也可窥见端倪。 “帆起了”,以风起帆扬的动感起笔,不做任何修饰的白描,却又似别有一番复杂的蕴味,像是第一次看见帆起时欣喜的呼喊。“帆向落日的去处”,再以“帆”字起首,颇为用心,按惯常思维应为“驶”,而“帆”既可为活用的陌生化效果,也可将“向”理解为“朝向”,重复首句之“帆”又多一些音步,读来便有绵长往复的韵味。 “明静与古老”衔接上下,似是对“落日的去处”这一归属的印象,又好像与“黑蝶与白蝶”的对举,以“明静”来概括风帆的亮白,以“古老”指称“暗色的水”之亘古不变。在这风帆与海水如胶似漆的黄昏里,海面呈现出一片茫茫的寥阔,只有黑与白的对照显得分外醒目,而“黑蝶与白蝶”的“吻”又给这凄冷的景象抹上几丝浪漫的情怀,对比的张力便消融在水面的柔波里。 “明月照在当头/青色的蛇/弄着银色的明珠”,明月当头将时空和意境切换,“青色的蛇”这一意象冷峻而奇诡,它不同于冯至的“把你的梦境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