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pdfVIP

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水产科学 2013年 1月,20(1):101—107 JournalofFisherySciencesofChina 研 究论 文 DoI:l0.3724/SP.J.1118.2013.00107 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鱼由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施兆鸿 1,2,岳彦峰 ,彭士明1,李云航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2.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以鱼粉为脂肪源,设脂肪水平分别为6.1%(A组)、9.5%(B组)、12.4%(c组)、15.1%(D组)、18.5%(E组)的 5 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56士0.19)g的褐菖~ (Sebastiscusmarmoratus)进行为期60d的饲养实验,探 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鳓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 褐菖鲇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HDL.O呈逐渐升高的趋势,E组最高,显著高于 A组、B组和 C组(P0.05), 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D组和 E组(P0.05),而甘油三酯(TG)和 总胆固醇(CHO)呈下降的趋势,D组、E组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尸0.05),总蛋白(TP)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 显著(尸0.05);(2)褐菖鲇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 他各组(P0.05),溶菌酶(LZM)活力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A组、D组和 E组(尸O.05);(3)肝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饲料 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 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0.05),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 D组和E组显著高 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中SOD活力随脂肪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D组和E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尸0.05); 血清 CAT活力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尸0.05)。综上可见,饲料 中适宜的脂肪水平(12.4%) 可明显改善褐菖鲇的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褐菖鲇;脂肪水平;生化指标;免疫;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963 文献标志~i-q:A 文章编号:1005—8737一(2013)01—0101—07 鱼类在生长过程中对脂肪水平有着特定的需 其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售价较高,具养殖 求,不同种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中脂肪含量 开发前景。作为名贵食用鱼类和游钓鱼类,针对 的需求各不相同 】。而鱼类的血清生化指标可反 褐菖鲇的苗种生产技术及人工放流技术,日本在 映鱼类的代谢、营养状况及免疫水平l4J。因此研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就进行过相关研究6【],在褐菖 究鱼类血清中生化指标,对于了解饲料中脂肪水 鲇稚幼鱼的年龄与生长关系以及饥饿耐受力 、游 平对鱼类的生长代谢、免疫以及抗氧化能力具有 泳能力等方面,国外学者也进行过相关的报道 J。 实际意义 。 中国对褐菖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 、环 褐菖鲇 (Sebastiscusmarmoratus)隶属硬骨鱼 境影响、仔稚培育、饥饿胁迫等方面 钔,而对 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 (Actinopterygii),鱼由形 其营养需求研究较少,仅见饲料中钙对其生长性 目,鲇科(Scorpaenidae),菖鲇属(Sebastiscus),俗 能、饲料效率的影响[15]。现在网箱养殖的褐菖纳 称虎头鱼、假石斑、石头鲈,体色呈褐色或红褐 饵料基本以冰冻小杂鱼为主,而要使褐菖鲇养殖 色,广泛分布于 日本、菲律宾、朝鲜和中国沿海 。 实现规模化,单纯投喂小杂鱼对于产业可持续发 收稿 日期 :2012—04—01;修订 日期 :2012-06—02.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2011BAD13B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