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_主题与形象
第七讲 主题与形象 一、理论概述 关键词 主题 意象(形象) 人物性格 典型 原型 文学作品的中心 两种观点: 文学作品是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它合乎规律地围绕着一个内在的中心运转,这个使作品统一起来成为有机整体的中心就是主题。 文学作品是没有开端和结尾、不断持续自我创造的编织物。作为网状结构,它不存在一个向心的结构原则,所谓意义仅仅存在于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小说为例 时间形式:线性时间结构(因果顺序)vs.(旋涡状时间结构:时间的停顿、转折、逆转、反复); 人际关系: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一种可靠的视角或稳定、优越的立足点,由此人们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观察到角色的情感和精神活动) vs. 没有可以依赖的叙述者;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故事的虚构是现实的反映或再现vs.在故事的虚构中,现实像一种迷宫,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 主题 每一部用有意义的语言写成的作品都有一个主题。 在文艺作品中,各个单独的语句根据各自的意义彼此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由一种思想或共同主题把语句联系在一起。一部作品中各个具体要素的含义构成一个统一体,这便是主题。 主题表现一定的统一性,由按照一定次序安排的小的主题要素构成的。 主题的类型 无主题作品(诗歌、散文等):在不考虑任何因果联系的情况下展开主题。 有主题作品(小说、史诗、戏剧):在编年史范围内按照因果关系组织主题要素的作品。 淡化主题(现代小说、戏剧):没有连贯统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意象 命题1:观物取象 。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易传·系辞传》 分析:1)“象”是对万事万物的直观;2)“象”不仅是对外在物象的模拟(“象也者,像也”),更是对万物内在特征的再现(象其物宜);3)“意象”是“观”与“思”的结果。 意象 命题2:立象以尽意。 分析:“象”是易接近的,显露的;“意”是深远的、幽微的。用形象来表达情意具有以近旨远,以小类大的特征。 意象(image)在中国古代指的是意想中的形象,即蕴含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的“象”,是“意”与“象”通过想象力与理解力的结合。 意象分析 刘熙载《艺概》: “象物”分为两种,即“按实肖象” 和“凭虚构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意象分析: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或意象群,来透视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 二、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 主 题 【主题】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伤春悲秋诗 送别诗: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充满缠绵感伤的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写景诗:或用白描手法,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或托物言志,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勾勒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主 题 怀古咏史诗 :或借古讽今,或发思古之幽情,如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咏物言志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伤春悲秋诗:“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春暄,秋惨”。 意 象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三、以小说、戏剧为例 人物形象 故事与情节(story plot):前者是作为素材的一连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后者是对事件的创造性变形,即陌生化。 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动物与植物。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物是所描绘行为的主体,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性载体;另一方面,人物具有不依赖于情节的独立意义,是非凡个性/特征/品质的承载者。 人物形象:扁平人物(类型或漫画人物,具有喜剧性的幽默效果)与圆形人物(复杂的/多面性的人物) ——【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1927) 典 型 典型,主要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事物等形象。如果一个文学形象既具有鲜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慧酒店智能开关画册.pdf VIP
- 肠道菌群移植培训课件.pptx VIP
- 【课件】2025年消防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pptx VIP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义乌中学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分析.docx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课件).pptx VIP
- 人教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课件.pptx VIP
- 津津有味·读经典Level1《亚洲民间故事》译文和答案.pdf
-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班组管理规范DB32T 3713-2020(最全).doc
- 三上数学必考题100题.pdf VIP
- 贵州省标 - GZ_01-31-2016贵州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上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