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科学导论》概述PPT
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1.3.1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研究和科学计算 2.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 3.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自动化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 5.娱乐 图灵纪念馆 2. ENIAC和冯·诺依曼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出了ENIAC,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莫尔学院的两位青年学者——36岁物理学家约翰?莫齐利(John Mauchly)和他的学生,24岁的电气工程师布雷斯帕?埃克特(Presper Eckert),向戈德斯坦提交了一份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方案——“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 。 2. ENIAC和冯·诺依曼 1944年夏的一天,在阿贝丁火车站,戈德斯坦邂逅了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1903—1957年),于是戈德斯坦向冯?诺依曼介绍了正在研制电子计算机,冯?诺依曼非常感兴趣。几天之后,冯?诺依曼就专程到莫尔学院参观还未完成的ENIAC,并参加了为改进ENIAC而举行的一系列专家会议。 2. ENIAC和冯·诺依曼 这台名为 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缩写)的机器,使用18800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耗电150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可谓“庞然大物”也。 2. ENIAC和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决定重新设计一台计算机,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alculator:EDVAC)。 1946年6月,冯?诺依曼和戈德斯坦、勃克斯回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完成了另一台ISA(高级研究院的英文缩写)电子计算机,他们联名发表了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 2. ENIAC和冯·诺依曼 1946年,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教授,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冯?诺依曼主持的培训班,完全接受了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 1949年5月,威尔克斯研制成了一台由3000只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命名为电子储存程序计算机(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EDSAC),由此,他获得了1967年度“图灵奖”。 1.1.3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二十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已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硬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 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 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3.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2年) 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小规模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作为元器件代替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使用微程序设计技术简化处理机的结构,这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显著减小,而计算速度和存储存量却有较大提高,可靠性也大大加强。 在软件方面则广泛地引入多道程序、并行处理、虚拟存储系统和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计算机开始定向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此时,计算机的应用进入到许多科学技术领域。 其代表机器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4.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块集成电路的出现,使计算机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向前发展。 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多种逻辑芯片,组装出大型、巨型计算机。 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运算器、控制器等部件集成在一个很小的集成电路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 完善的系统软件、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商品化的应用程序的大量涌现,以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新一代的计算机 现在很多国家正在研制新一代的计算机,新—代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电子仿生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能进行知识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