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文人生命意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文人生命意识
骆丹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0036
摘 要:《古诗十九首》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人生苦短、人生无常的哀叹,生命意识的核心表现也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示。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内容丰富,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古诗十九首》对文人生命意识的表达。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东汉文人 人的觉醒 生命意识 人生无常
生命意识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 死亡的不可避免, 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是“人的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
一、汉魏之交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汉末时期社会动荡,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种领域都经历了镇痛,发生了转折。东汉的庄园经济的日益繁荣,导致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成为了农奴,与此相适应的,各自为政、分裂割据、等级极其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据了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这也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拉开了序幕。此时,在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经学走向了湮灭,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新的思潮,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并未打破两汉时代中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和控制的局面,而是通过种种迂回曲折的途径实现的。正是有了文人的觉醒,才产生看似在悲观,颓废,消极的感叹中蕴藏的乐观,上进与积极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正通过东汉文人五言诗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抒发。生命意识体现为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于人类生命的本体、对人生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意义诸问题的高度关切、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 生命自由的追求、对生命痛苦的超越。《古诗十九首》中抒发的生命意识以及人的觉醒意识,在哲学层面体现为人与诗的觉醒,以及对生命作深层的思考。
二、文人生命意识觉醒的成因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萧统《昭明文选》,一般认为创作于东汉末年。东汉王朝为了巩固政权沿用了西汉的察举制度,使得当时的士人纷纷远离他乡,为了出人头地谋取功名赶到首都洛阳。然而汉魏之交,军阀混战、时疫不断,造成白骨蔽野、赤地千里的惨相,繁华的都城夷为废墟,无辜的百姓死于非命。当时社会黑暗动荡,政治上外戚专权、贿赂成风。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有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常聚集在一起批评时政。宦官与外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开始了对党人的大肆反击,先后在桓帝与灵帝当政时期发动两次对党人名士的杀戮,史称“党锢之祸”,这对当时士人在心灵上的打击与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巨大。
在这种报国无门,进仕无路,还要为身家性命悬心与痛苦中,文人志士们从扬名立功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幻想中走出来,开始关注自我真真切切的生存状态,反思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本质。他们发现其实死亡是真实的,生命是短暂的,因此他们发出这样的哀叹:“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
尘土之微小,说明个体生命存在于人世之中恰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文人志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愤而抒写胸中的激愤与惆怅,失意与哀伤,从而著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五言绝唱——《古诗十九首》。
三、文人生命意识的表现
生命意识在文学中常常集中在对生命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困惑、对情感的深挚等。而死是人类最终的宿命,无人能逃脱死亡的结局。《古诗十九首》中面对死亡所作出的种种反应与叹息, 正是东汉末文人对精神家园的寻求与企盼, 透露出文人内心深处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追求与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物长人促,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如《回车驾言迈》。诗人得出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感叹。《驱车上东门》中也有类似的情感:“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又如《明月皎夜光》。在这些诗篇中作者选用的都是生命永恒的事物,“百草”、“金石”、“磐石”这些事物本身就有长久存在的意思,再进入诗人的诗中,则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将生命必将走向死亡的悲凉无奈注入其中。
2.写物短人促,用生命不长久的物象来衬托人的生命的短暂,如“回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东城高且长》)“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明月皎夜光》)这些诗句里,“晨风”、“蟋蟀”、“蕙兰”、 “白露”、“秋蝉”等一系列生命及其短暂的客观物象揭示了作者的主观情怀和真实感受,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3.通过终日饮酒寻欢,表现及时行乐的生命态度。 “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