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生态整体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生态整体 谢芳成 (福州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在环境时代,以当代人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法在解决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纵观近 几十年的情势,可以发现随着有关环境立法逐渐增多,环境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其原因之一是: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存在严重缺陷。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法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界定,以 适应环境时代立法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法 价值取向 生态整体 一、 环境法价值取向的含义 法的价值,一般地说,也可以称之为法律价值。法的价值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法学命题。早在人类创制 法律的时候,就开始了关于法律的价值思考。但是,至今法学界尚未就何为法的价值形成统一的看法。法 的价值已演化成多元的境地,比如秩序、自由、平等、公正、效率等都是法的价值的内容。 价值 (value)是 “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的概念,或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本身。价值反映的是每 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的最终地位,或都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关于美好的和正确事物的观念, 以及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做什么的观念。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 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 一般认为价值就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由于自身的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对主体 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和意义,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就法律的价值而言,一般是指作为客体 的法律对于主体的社会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它属于社会价值系统。 在法学界很少有人对法的价值取向做出明确的定义,有关于法的价值取向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笔者认为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特定的主体在进行的价值目标选择时的一种倾向性,也就是说立法者认为法律 应当侧重保护和增加哪些价值的问题。这种倾向性因选择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因所涉及的部门法的不同而 不同。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主体所做出的选择在具体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是 这种倾向性是不变的,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据此笔者将环境法的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制定环境法时,立法者表达的并在法律中体现的,法律实施后, 在实现价值目标过程中选择时的一种倾向性即立法者认为环境法应当侧重保护的对象。也可以说环境法的 价值取向就是环境法律实施后,最终得益于法益的对象。环境法是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形势下产生 的。笔者认为与其它法律部门不同,环境法的价值取向应是生态整体。因为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并 不是生态系统的全部。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平衡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传统法价值取向的局限性 囿于实践的局限性和认识的初浅性,无论是古代的 “人是万物之灵”还是近现代的 “人类中心主义”都将 人作为制定法律以及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标准和中心。这种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尺度” 的思想,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工业革命的爆发及随之而来的 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了,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使人类 摆脱了饥饿和贫困的尴尬处境。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给人类创造了生活上的极大便利。这种传统的以人 类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类的历史文明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与此同时,它也将人类逐渐地引入了与 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冰雪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历史斗争的时候虽然已经取得了一次又 一次的胜利,然而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已经变 得越来越频繁,而且程度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生态危机越来越强烈和深刻,具体表现为:气候变暖、臭氧 层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与淡水资源的污染、有毒化学品的转移与危害等 等。 在传统的 “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影响和作用下,人们的思想中已经深深地印上了:人是一切事物中 心的印记了。古希措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根源之一。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植物的存在是为了动物,动物的存在是为了人;由于自然 不可能毫无目的地创造任何事物,因此,大自然中的所有存在物都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以笛卡尔为代表 的二元论式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类实体:心灵和物质。作为平行的实体,它们互不依赖、 互不派生、互不决定。因此,不仅人与其余自然物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存在物,而且人自身也是一个由物质 (肉体)和心灵 (精神和心理)构成的二元结构。作为缺乏心灵的存在物,动物只是一架机器,没有感觉, 也感觉不到痛苦;动物在遭到伤害时所发出的惨叫声,只是人碰到动物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