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生活中养生的重要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生活中养生的重要性
王玉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1)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93-02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健康是人类的最大的财富;健康是最大的本钱;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下面介绍生活中养生的方法及重要性。
一、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
1.饮食养生的原则
1.1全面膳食 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
1.2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1.3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
1.4因人择食因时择食 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2.饮食养生的特点
2.1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2.2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2.3先食疗、后药饵:
2.4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3.饮食养生的途径和方法
3.1养生的途径
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
3.2饮食一是要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饮食养生是结合中医理论合理地调节饮食,以达至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其原则是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二、吸烟
不吸烟的人不要学抽烟,吸烟成瘾的人戒烟应辩证地对待。如果打破旧机制又不能及时形成新机制,人体失衡就会生病。所以戒烟应逐渐少吸,不可断然。
三 喝酒
“酒为百药之首。”但饮酒要遵循规律: 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 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四、吃水果
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上午吃水果伤气;下午吃水果去燥。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本。
五、喝茶
茶是人们应该选择的饮料。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体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春温喝——花茶. 性温,有穿透性。所以,胃寒的人喝花茶暖胃 。头昏脑涨的人喝花茶,有助于醒脑。夏热喝——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秋凉喝——乌龙茶,属于平性。冬寒喝——红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有助于暖胃。偏温性茶叶,上午喝有助于补气。偏凉性茶叶,下午喝有助于收气。
六、情志养生
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