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治疗要点】 肺炎的治疗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正确使用抗生素,以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静脉给药。WHO推荐的4种第一线抗生素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其中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不能用于新生儿。怀疑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者,推荐用苯唑青霉素或邻氯青霉素。我国卫生部对轻症肺炎推荐用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等对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均有效。用药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聚肌胞、乳清液等,亦可选用中药治疗。 对症治疗:止咳、止喘、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对于中毒性肠麻痹者,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心力衰竭等采取相应措施。 防治并发症:对并发脓胸、脓气胸的及时抽脓、抽气。必要时可行胸腔闭式引流。 * 【治疗要点】 肺炎的治疗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正确使用抗生素,以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静脉给药。WHO推荐的4种第一线抗生素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其中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不能用于新生儿。怀疑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者,推荐用苯唑青霉素或邻氯青霉素。我国卫生部对轻症肺炎推荐用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等对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均有效。用药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聚肌胞、乳清液等,亦可选用中药治疗。 对症治疗:止咳、止喘、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对于中毒性肠麻痹者,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心力衰竭等采取相应措施。 防治并发症:对并发脓胸、脓气胸的及时抽脓、抽气。必要时可行胸腔闭式引流。 *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详细询问发热、咳嗽、气促及一般精神、食欲等变化情况。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发病前有无原发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反复发生肺炎、病情重、病程迁延者,应询问有无营养不良、佝偻病、营养不良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史。 二、身体状况 1.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新生儿或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咳嗽:较频,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有痰,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③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病灶较大者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 第五节 小儿肺炎 降低体温 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心力衰竭的观察 中毒性脑病 腹胀 脓胸或脓气胸 第五节 小儿肺炎 用药护理 用药时间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输液速度 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真菌感染 心理护理 第五节 小儿肺炎 护理评价 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能否有效排出痰液 患儿呼吸困难是否改善 患儿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患儿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患儿是否有精神焦虑或恐惧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 (一)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因而易受感染,且感染时黏膜易充血、肿胀,引起鼻塞而致呼吸困难,影响吮乳。婴幼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结膜炎。幼儿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致鼻窦炎,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感染。 (2)咽和咽鼓管:婴幼儿的咽部狭窄而且垂直,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致中耳炎。腭扁桃体在4~10岁时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因此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而1岁以内少见。 (3)喉:小儿喉部呈漏斗形,相对狭窄,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