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4~6世纪北方社会的发展轨迹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4—6世纪北方社会的发展轨迹 施光明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主流发展轨迹,并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表现出 来。那么,4—6世纪北方社会的发展轨迹又是什么?当我们用理性的目光,将魏晋南 北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审视之时,便可发现一条历史发展的轨迹——融合。尽管 它有时显得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但毕竟越来越明显。到公元4—6世纪的北朝社会 时,已是那么清晰、强烈,不仅发生在历代史家多有论及的民族关系领域中,而且在 经济、思想、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社会层面中显示出来。其深度、广度,都足以 证明:融合——已成为4~6世纪北方社会发展的主流轨迹。 一、均田制:国有与私有两种土地制度的融合 土地的分配与占有,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统治秩序的焦点。一旦出现“富 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①的两极分化之时,便会引起社会震荡,并产生一系列 的连锁反应,直至改朝换代。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殚精虑思,力图通过解决土地 的分配与占有问题,建立封建经济正常运行的机制。王莽的“王田制”、曹操的“屯田 制”,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放在建立国有土地制度上,力图以此遏制土地兼并的恶性膨 胀,缓和社会矛盾。然而,王莽被碰得头破血流,因为“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 周道既衰,而民不从……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 弗能行也”②。曹操比王莽幸运,因为战争使大量私有土地变成无主荒地,归国家所有, 使屯田制得以实施,并一度效果显著。但最终却仍以屯田土地的被侵蚀殆尽而告终。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以私有制为基石的,动摇了这块基石,必然会遭致失败。这是王莽、 曹操以及许多想恢复、建立国有土地所有制的人所未曾想到的。西晋实行“占田制”, 承认土地私有的现实。然而,在如何限制占田上的含混不清,又使得封建土地私有制 下的必然产物——土地兼并缺乏有效的遏制手段,结果,占田制也只能以短命而告终。 然而,当这一套套土地分配制度都难以久存之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北朝的均 田制,自北魏中期始,直至唐代中期,竞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沿用了数百年之久。其奥 ①《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②《汉书》卷九九《王莽传》。 论4—6世纪北方社会的发展轨迹 ·377· 秘何在?深入考察,便可发现,均田制乃是国有、私有两种土地制度融合的产物。 历代史家对均田制的研究成果早已汗牛充栋,本文不复赘述。我们所要考察的是 融合——这一4~6世纪北方社会的发展轨迹是如何在土地分配——这一封建社会中最 主要的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1.国有土地的重新分配与私有土地的现实承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社会统治阶级的利害关系,总是要使现状当作法 律,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面I临的现状是什么?一方面, 晋末以来, “天下大乱,生民道尽,或死于干戈,或毙于饥馑,其幸而存者盖十五 焉”①。到北魏初年,有的县竞人口不足百户。在人I:1大量锐减的同时,无主荒地的大 量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豪强大族仍广占田畴,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要绝一 廛”②。均田制兼顾了这两个方面的现实。通过露田的授受,在国家与受田农民之间建 立起一种强制性的封建租佃关系,国家是大地主,受田农民是国家的佃农。显然,严 格的土地授、还制度,表明这些露田的性质是国有的。通过世业田的规定,又对私有 土地采取了认可、保护的现实态度。不在还受之列的世业田,其性质当然是私有的。 这样,封建国有土地制和私有土地制被巧妙地融合在同一种土地制度内,既没有 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石,又解决了土地分配与占有中的矛盾。因此,既不会像王 田制那样遭到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也不会像占田制那样占而不限,变成一具空文。 2.土地私有制的承认与土地私有权的干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土地所有权下过一个定义:“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某一 些私人独占着地体的一部分,把它当作他们的私人意志的专有领域,排斥一切其他的 人去支配它。”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并不剥夺私有土地。但通过对土地买卖 的限制,属国有性质的露田自不待言,属私有性质的桑田也只能“盈者得卖其盈,不 足者得买其不足”③。显然,这种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从立法形式上破坏了土地私有权 的完整性,使私有土地不再成为“私人意志的专有领域”,而有国家意志插足其间了。 换言之,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