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红黏土地区工程问题及基坑变形特性
and
ProblemDeformationCharacterofExcavationof
Engineering
Red inGuizhouProvince
Clay
孔思丽曹小兵
(贯州大学士术建筑工程学院,贵阳,550003)
摘要:贵州碳酸盐岩系的岩石分布广泛,其上的红黏土发育良好,但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
一般黏性土的性质大不柑同,由于其特殊性,在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工程问题。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红黏土基坑开挖过程的变形进行研究,以期找出红黏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
的变形规律。
关键词:红黏土工程问题基坑变形
1 前言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地势上处于云贵高原向东面过渡的斜坡地带,
西面高,北、东、南三面低,总体呈由西向东逐渐由高至低的地势,并朝南、北方向倾斜,
以山地地形为主。地貌特征上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象。由于贵州地区的外部发育条件充分,
因此红黏土在贵州分布广泛,碳酸盐类岩石在贵州省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占全省岩石出露面
积的70%以上。
贵州红黏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红土,显著特征表现为它有着很差的物理性质指标,但同
时它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质,贵州红黏土的孔隙比、天然含水量、饱和度、液限等物理性指
标很高,常与淤泥土指标接近。天然状态下,孔隙比一般均较大,其变化范围也大,常超过
0.9,最大者可接近2.0;饱和度一般大于90%,天然含水量常见值为30%~65%,液限
和超固结比较大。均为超固结土,~般常具有中等至偏低的压缩性,压缩模量常见值为
7.5—30
MPa,内聚力常见值在40-90kPa,内摩擦角常见值在80-18。。|11
红黏土的天然剖面厚度不大,一般仅十余米厚,局部可达二十余米厚,也有不少地段厚
度小于十米,或缺失土层。这种厚度分布特征表明红黏±作为地质体沿水平方向上厚度变化
明显,而且有时变化很快。红黏土剖面沿深度变化的规律与众不同,与正常士体剖面的变化
规律正好相反,因此被称为“反剖面”,其特征为:
(1)从地表往下,土的天然含水量逐渐增高。
(2)从地表往下,土的稠度状态由硬逐渐变软,可从坚硬状态逐渐变为硬塑状态、可塑
状态、软塑状态,有时再往下甚至可见到流塑状态。在一个土体的天然剖面上,可能缺少坚
硬状态或其他某些状态的土,天然剖面上最常见的是上部为硬塑状态,下部为可塑状态。
由于红黏土的特殊性,在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工程问题。
贵州红黏土地区工程问题及基坑变形特性 691
2红黏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
(1)不均匀沉降。红黏土由于F伏基岩面是起伏不定的岩溶不整合面,导致上覆土层厚
度极不均匀,石芽常常出露于地表,与溶沟、溶槽等一起组成岩土混合地基,导致地基产生
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建筑物的安全。
(2)红黏土地基上轻型建筑的开裂和变形。由于红黏土的胀、缩变形特性,建在红黏土
地基上的轻型建筑(如平房或2层楼房等),因荷重较小,地基产生膨胀变形后导致部分房屋
产生变形或墙体开裂,变形具有反复的特征。产生及开裂的时间往往与当地气候干旱与多雨
交替变化明显的年份相一致,在房屋近旁种植有大树的地方开裂较为明显。
(3)基岩覆盖层红黏土失稳产生土洞和塌陷。红黏土与基岩接触处的土层,往往较剖面
上部的土层松散。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增加了地
下水的水力梯度,导致上覆红黏土层失稳产生塌陷,这在贵州的几个大城市中是比较常见的
现象。如贵阳市区在修建高层建筑时因大量抽排地下水引起街道产生地面塌陷多次;六盘水
市的水城盆地因工业用水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岩溶塌陷多处。
(4)红黏土浸水后强度会显著降低,尤其是反复浸水后再失水会破坏土的结构。
(5)基坑开挖或边坡的变形破坏。基坑开挖若暴露在大气中的时间较长,尤其是在干旱
的季节中突然降雨,容易引起基坑变形或坍塌破坏,裸露的红黏土边坡在干湿交替明显的年
份也常会产生开裂和破坏。这说明埋藏地表下的土层暴露后,因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土体中含
水量较大幅度的改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