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跨文化条件下粤桂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差异比较研究.pdf

跨文化条件下粤桂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差异比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 际 种 化 传播是以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为己任,承认差异便是它无法回避的前提,而认识差异中的 传播体现更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广东、广西两省区有着源远的历史交叉背景,地理上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改革开放 以来,由于大陆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广东作为毗邻港、澳,近代史上又曾屡遭帝国主义侵 略,饱受外来文化与思潮的浸染之地,现已成为我国东部经济强省、全国各地包括港澳不 同文化的集散地,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壮汉文化在八桂相 互融合。尤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以来,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传播扩展并影响广 西的各少数民族及周边地区。两省区尽管在地理上有着天然的接近性,但却有着巨大的 差别。两地主流媒体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传播,作为一个窗口则可以折射出两地的差异。 分析两地主流媒体跨文化条件下的传播差异,找准缘由并提出对策,对促进两省区彼此间 的文化融合,对广西跨文化传播及媒体所处环境的改善,并以此推动西部政治、经济、人文 环境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粤桂主流媒体跨文化条件下的传播差异 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粤桂主流媒体跨文化条件下的传播差异,体现在媒体传播的各个层面上,其中主要表 现在如下几个层面。为了便于横向分析和比较,本文拟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El报 等报业集团为代表的广东主流媒体和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宁晚报》、《八桂都市 报》等为代表的广西主流媒体在2003年的“非典”、“伊拉克战争”和“两会”新闻报道为个 案,分析其跨文化条件下新闻传播中存在的种种差异。 1.报道容量与范围的差异 两地主流媒体在报道容量与范围上,广东媒体信息量大,辐射面宽,涉及内地及港澳 地区;广西媒体信息量较小,信息涉面相对窄,辐射能力低。即使对同一个问题或事物的 理论篇 201 报道,两者之间也呈现很大差距。 桂两地主流媒体的有关报道进行了统计。统计表明,广东三大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对“非典 型肺炎”新闻事件报道的篇幅之大、数量之多是令人惊叹的。从发稿数量来看,短短的11 天时间,三家报业集团共发稿603篇,平均日发稿60篇,而且均为媒体自己采稿。广东甚 嚣一时的传言之所以能够短短几天时间内烟消云散,并对港、澳地区人心稳定起了平抚作 用,应首先归功于主流媒体高密集的信息覆盖和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当广州抢购盐米 风潮初起时,《广州日报》发挥机关报的优势,先声夺人,发独家新闻,于2月3日,率先发 表了《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的报道,直面谣言,直击要害,迅速地稳定了市民情绪,新一 轮抢购风潮也很快平息。[2]在“非典”报道中,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稿最多(243篇),广州 日报报业集团次之(212篇),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再次之(148篇)。这充分说明,广东三大 报业集团虽然平时竞争激烈,但在危机关头,均能密切配合,迅速形成巨大的宣传强势,真 正起到主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广西主流媒体在此期间共发稿52篇,其中自采稿件30篇,转载外地媒体新闻22篇。 这里,固然有“非典”首先发生于广东并最初在广东引起慌乱的原因,但由于两省区地理位 置紧邻,两地经济往来频繁,人员互流性大,广东发生疫情势必会对广西构成极大威胁。 春节刚过,由于广西主流媒体对广东发生的疫情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慌重视不足,未能及时 形成报道强势,加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广东出现的恐慌也未能及时辟谣,由此引发了广 西首府南宁百姓抢购板蓝根、陈醋等恐慌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西主流媒体的 传播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