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黄杨木雕精品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宫藏黄杨木雕精品赏析   黄杨木雕是木雕中的一个门类,清代达到鼎盛。清初,一些雕刻技艺高超的工匠,被征调在宫中服役,创作了很多寓意吉祥的作品。目前故宫共收藏元、明、清时期黄杨木雕人物、动物、文房等作品一百多件,本文选取部分精品赏析如下。         黄杨木雕铁拐李 元代 高35.7厘米      此像为清宫旧藏,立姿。肩系葫芦,身着破衣,围百结叶裙;瘦骨嶙峋,虬髯连鬓,赤双足,一腿跛起,一腿直立;右腋下架有一拐,左臂抬起;手捏一只蜘蛛,在后衣裙下方刻有阴纹“至正二年制”隶书款。   铁拐李是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元代以后,对八仙的各种传说愈趋离奇,以八仙为题材的各种雕刻在工艺美术创作中也十分众多。   这种绕腰裸、横巾右袒、下体着短裙、外表注重肌肉的表现和偏重衣纹雕刻的键陀螺式艺术风格在唐代石刻中非常流行。光秃的前额凸起的形象也正是宋元时期雕刻和神话中罗汉的主要特点,而明清时期用各种质地材料雕刻的铁拐李更是形态各异。此作品的作者以圆雕技法,以无须罗汉为本刻制出铁拐李像,同时也注意到了人体比例的准确和肌肉的质感,对铁拐李的神情刻画极其细腻。虽然是相貌清癯、穷困潦倒的乞丐外形,却丝毫不掩其仙风道骨。尤其是眯起的双眼带动了面部肌肉,表现出悲天悯人、超然物外的气概。刀法上舒畅健朗,镌刻技术极精湛,为我们研究元代的小型木雕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黄杨木雕观音 明晚期 高23.5厘米      观音发挽高髻,双目微合,面容安详,胸垂璎珞,身披长衣,手持经卷,赤足,侧身玉立,如人物我两忘之境,澄明一片。观音为观世音菩萨的略称,因佛经中宣扬其有三十三化身,解救十二大难,故得到人们的普遍信仰。此作品为圆雕,人物肌圆骨润,呈现出柔和的曲线,极富美感。      吴之瑶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 清早期 高17.8厘米,口径13.5~8.5厘米         笔筒椭圆形,嵌紫檀木口缘和底座。简壁采用高浮雕技法,以山崖屏障为界,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山壁右侧为曲径幽林,古松插壁,垂荫如盖,松下三位老者围石桌而坐,谈笑自若,正在对弈。三位侍女立于老人身后,手持莲花,相顾低语。山壁左侧树高林深,峡谷重叠。两骑士高举信旗,策马奔驰在古道林间。山涧一侧的石壁上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      赌墅已因胜谢元,即临大事只夷然。   怀淝捷报传飞骑,屐齿何妨折不全。   鲁珍绝技继朱松,逸品流传颇寡逢。   对弈人间若无事,传神是谓善形容。      乾隆丙申秋日御题      下方有楷书“古”、“香”二小印及“槎溪吴之皤”、“鲁珍”等款识。   这件笔筒取材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雕刻层次清晰,虽然纹饰布满全器,但布局妥贴自然。尤其是谢安那胸有成竹的神态,表现了运筹帷幄、落子必胜的信心和毅力,与策马疾奔的信使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情节上又互相呼应,使两部分构图连成一体。      黄杨木雕卧牛 清早期 高8厘米身长12.3厘米         作者以圆雕技法刻有一大一小二牛。母牛卧地,曲颈昂首向上观望,双角向耳处弯曲。小犊奔驰其侧,张口曲身,与母牛牛首相对。作者以母子情深为题材,刻成此件作品。那小犊蹄踏母尾跃跃欲试。牝牛温情慈和,意态悠闲,毫不为忤,将温情慈和的母牛和活泼欢跃的小牛之间那意态悠闲、怡乐之爱的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件作品是清代宫中造办处高手所制,刀法圆熟,刻工精细,从那筋肉凹凸显现的刀法下,显出了老牛的姿态,又从那蹦跳、张口扭躯的精细点缀下,显出小牛一副顽皮不训的调皮神情。题材寓意深奥,表现了清廷遣办处工匠技师娴熟的技艺以及高超的艺术造诣。      黄杨木雕弥勒佛 清早期 高17.2厘米            作者用一块老树根以圆雕技法,将半躺半卧、大腹便便的弥勒佛那悠闲自得、随遇而安的神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出来。那大耳垂肩、裸胸露腹姿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心宽体胖的仪态。他左手捏着布袋,盘腿曲肱依袋而坐。从他那食指扣膝,脚指高翘,闭目开口欢笑的神情来看,好似弥勒正思考着什么美好的事物,又似听着什么美妙的音乐,禁不住心花怒放。此件作品雕刻细腻,刀法娴熟,自然流畅,尤其弥勒那活灵活现的面部表情和神气,刻画得既浑厚朴实又恰到好处。         黄杨木雕葫芦 清中期 高25.7厘米 口径3.5厘米      此为清宫旧藏,作者将一块粗径近尺的黄杨木采用镂刻圆雕技法,制成玲珑剔透的葫芦形。葫芦连叶带果,藤蔓盘曲纠绕,数只蝙蝠翔跃于壮叶和五个小葫芦之间。作者又采用特种技巧,将大小葫芦腹部掏空,内设活环长链将各个葫芦的底部与盖口相连。其中尤以大葫芦的工艺最为复杂,葫芦口内有数根长链,长可达二尺之余,除一根与底部衔接外,其余数根均有分杈,每杈活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