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 2.ppt
穆索尔斯基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俄国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生于托罗别茨县卡列沃村。他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现实,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1863年返回圣彼得堡,进一步受到了以H.r.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形成了进步的世界观与艺术观。他的民主思想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产生在这个时期。1881年3月28日卒于圣彼得堡。 《荒山之夜》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 穆索尔斯基受民间音乐的熏陶,在《荒山之夜》中,形象逼真地描绘了民间传说中群妖、黑暗之神、狂欢作乐等场景,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运用丰富多彩的管弦乐手法,音响效果大胆夸张。结尾以人间的钟声结束。 荒山之夜 1.《荒山之夜》想到什么? (豺狼虎豹、牛鬼蛇神、黑暗等等) 2.如果你是作曲家那么《荒山之夜》最后应该出现什么?象征什么? (黎明)(光明、胜利的曙光等等) 3.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首乐曲。 (黎明最终会赶走了黑暗!) 提示:本曲中大量二度音的运用,描绘出了群魔乱舞的场景。 * 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罗斯的美术、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音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代表人物: 米哈伊尔·格林卡 (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又译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1833年赴维也纳与柏林,师从西格弗里德·德恩学作曲。返回圣彼得堡后,创作歌剧《为沙皇献身》,1836年首演获得成功。1837年被委派为帝国圣堂乐长。1842年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1857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岁。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格林卡 《伊凡·苏萨宁》 ——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的 民族歌剧、奠定了俄罗斯“人民历史剧”的基础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奠定了俄罗斯“民间历史剧”基础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作品分析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7年间在华沙写成。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的历史意义,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这正如橡果孕育出橡树一样”。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管弦乐曲.原题名为《婚礼歌与舞蹈歌曲》。格林卡曲作于1848年。 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但通过二者的交替对比和变奏,通过威严庄重、活泼欢快等不同情绪的变化,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 乐曲以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为素材创作而成。该曲被视为俄国管弦乐创作的奠基之作。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