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教版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设计指导思想】
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
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工具】一支粉笔 一把黑板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联系旧知,精彩导入
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到底是怎么样的。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三、把握“归‘字,文本解读
(一)、学生齐读读课文,注意字音
羁(jī)、 拙(zhuō)、 亩(mǔ)、 荫(yìn) 、暧àì 、 吠fèì
(二)、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三)、疏通课文,解释重点字词(结合课下注释)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诗眼呢?(归)
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思考、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生活)
2、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3、“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爱丘山”、“ 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生自由讨论)
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