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穴位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
饶思远 赖凤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本文查阅近年中医治疗晕动症的相关文献,从穴位治疗综述中医治疗晕动症的研究进展,其疗效值得肯定,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的广泛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晕动症;穴位治疗
晕动症见于晕动病(motion sickness),即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统称。临床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其常见副作用有困倦、口干、头晕、食欲不振,易影响疗效。穴位治疗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提高疗效、减轻晕动症的反复发作及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穴位治疗
1.1耳穴治疗
张雪莹[1]运用姜片敷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晕动症疗效观察,选取40例晕动症病人,实验组采用姜片敷脐配合耳穴贴压(耳穴取胃、肾、神门、内耳),对照组口服乘晕宁1粒(即荼苯海明片50mg)防治晕动症。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丁敏[2]等以耳穴(取胃、脑点(枕)、神门、交感)配合内关贴磁治疗晕动症102例,显效59例,有效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2%。结果显示,轻、中度患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药物茶苯海明),重度患者疗效无差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5)。许萍[3]采用耳穴(神门、胃、枕)贴压中药王不留行籽,对5l例晕动症患者进行防治,51例中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
1.2穴位按压
季加丰等[4]采用点按百会穴治疗6例车辆运行中晕车不适者,取穴: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患者取坐位,嘱其微闭双目,全身放松。医者立位,拇指或中指点按患者的百会穴,力度中等,时间约3~5min。治疗效果: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症状完全消失,面色红润如常1例;症状基本消失,面色基本如常4例;症状有所改善,尚有部分不适1例。总有效率达100.0%。姜丽芳[5]提出在乘坐交通工具前按揉板门穴或乘坐时用拇指指腹交替按揉板门穴,以有酸胀感为度可有效缓解晕车症状。
1.3穴位贴敷
景鸣等[6]应用生姜片贴腕横纹中点(大陵穴)防治晕车120例,用生姜片贴在腕横纹中点,然后借邦迪黏性固定。在乘车前15~20min运用,效果明显。吴焕荣等[7]观察“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防治晕车的疗效,随机选取某大学护理专业符合晕车标准的学生32人进行应用“生姜贴脐”、“麝香止痛膏贴脐”及其联合应用进行防治晕车的试验,根据其晕车症状程度积分做自身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应用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防治晕车的试验结果中t值为15.18,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有防治晕车的作用。李忠华等[8]观察穴位磁疗防治晕动症的临床研究,将晕动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内关和神阙穴贴磁疗法,对照组口服茶苯海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对照组出现困倦、头晕、口干口渴等副作用较多,而治疗组较少。结论穴位磁疗防治晕动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1.4针刺治疗
秦升等[9]观察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将60例晕动病随机分为晕痛针法组(取穴:四神针,印堂、太阳)与西医抗晕动镇静治疗组(氢溴酸东莨菪碱或茶苯海明,甲氧氯普胺、地西泮酌情使用)各30例,每个疗程治疗7d,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晕痛针法组30例,痊愈24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西药组30例,痊愈12例,显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康凤龙[10]采用眼针治疗晕车症165例患者,眼针取眼上焦区、心区、肝区(双眼均取),0.30mmtimes;13mm毫针沿眼眶缘2分许直刺,至得气。首次晕车者60例,经常晕车者105例,经上述治疗均1-3次治愈。林永青等[11]采用耳穴艾灸埋针结合治疗一例晕车严重患者,用清艾条回旋灸右侧整个耳廓20下揉按一次耳穴,为1壮,共灸5壮。灸后用无菌揿针埋入耳穴胃、枕、缘中、神门、皮质下、风溪、肝。埋针后每穴按压60下。嘱患者回家后每天按压3次,每穴按压100下。按压半小时后尝试坐公交车1h未见晕车。
2 问题与展望
穴位治疗晕动症,其疗效值得肯定,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经济,为患者出行减少不便,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但临床上穴位治疗存在取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临床应规范针灸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 VIP
- GB∕T24067-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pptx.pdf
- 口服药物的吸收.ppt VIP
- 公司内帐管理系统Excel模板.xlsx VIP
- reading skill --Distinguishing Between Facts and Opinions.ppt
- 分式乘除法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doc VIP
-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规范》(THNEE 009-2025).pdf VIP
- 正泰NA1-2000智能型万能断路器.pdf VIP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西欧【课件】(共34张PPT)-中职高一年级下册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方案研究.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