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分析.docVIP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分析 陈碧涛 韩琴丽通讯作者 张 敖 代倩倩 李红星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关键词】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穿孔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93-01   我院于2001年开始行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多采用热活检钳或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部分病例采用EMR或ESD术。文献[1]报道结肠镜检查肠穿孔的总发生率为 0. 08 %~0. 12 %,其中诊断性结肠镜肠穿孔的发生率为 0. 03 %~0. 65 % ,治疗性结肠镜肠穿孔的发生率是 0. 02 %~2. 14 %。2001年11月至2014年7月来共行1039例次结肠息肉切除,共发生2例迟发性穿孔,发生率0.19%,与文献报道一致。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1 男,37岁,因结肠息肉入住我科拟行结肠镜下结肠隆起性病灶切除术。入院时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腹腔超声未见异常。.行肠道准备后行结肠镜下结肠隆起性病灶切除术。行普通肠镜,反复检查于乙状结肠发现病灶,大小约0.4*0.5cm,扁平型,以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过程顺利,切除物送病检,病理结果提示增生性息肉。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测生命体征平稳,患者诉无明显腹痛腹胀。术后嘱患者禁食2小时后无腹痛嘱进食少量流质低渣饮食并卧床休息,同时予以抗炎、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次日患者诉无明显不适,继续进食半流质饮食及抗炎止血治疗继续进行。术后36小时后早餐时患者速进食大碗面条后,突然发生持续性左侧下腹疼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行腹部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血常规WBC正常。考虑迟发性肠穿孔。予以保守治疗,予以禁食,卧床休息。同时予以奥曲肽抑制肠道分泌、加强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等。保守治疗24小时后患者腹痛明显缓解,复查血常规WBC仍正常,继续保守治疗3天后患者腹痛完全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进食后无不适。一周后治愈出院。   病例2 男,44岁,因结肠息肉入住我科拟行结肠镜下结肠隆起性病灶切除术。参照卫生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进行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入院时查体脐周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辅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空腹血糖提示:6.74mmol/L,,腹部CT提示:1.两肺渗出性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肝、胆、胰、脾、肾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建议结合临床病史进一步检查。.行肠道准备后行结肠镜下结肠隆起性病灶切除术。行普通肠镜,反复检查于乙状结肠发现病灶,大小约0.3*0.4cm,扁平型,以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过程顺利,切除物送病检,病理检查提示增生性息肉。术后患者,患者诉左下腹有疼痛,但较术前无明显加重,生命体征平稳,考虑为肠镜检查中肠腔内注气所致。经抗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术后嘱患者禁食8小时并卧床休息。次日患者诉无明显不适,开始进食流质软食并继续抗炎、止血治疗。术后24小时后晚餐时进食量较大,有米饭、黄瓜等。术后38小时后突然发生左侧下腹疼痛加重,查体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不完全排除迟发性肠穿孔;继续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禁食,注意卧床休息并严密观察腹痛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腹痛略有缓解。 次日再次复查腹部平片见双侧膈下游离气体,CT提示迟发性肠穿孔并腹膜炎,血常规WBC正常,遂继续保守治疗,嘱患者暂禁食水、卧床休息,并立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奥曲肽抑制肠道分泌、加强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等。保守治疗48小时后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复查血常规WBC升高,请胃肠外科会诊后转外科行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术并横结肠造瘘术,术中见乙状结肠约7mm穿孔。术后10天患者出院,3月后行造瘘口回纳术。   2 讨论: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及穿孔,包括术中发生及术后发生的。术中发生的如能当时发现,小的穿孔可以钛夹封闭[6],大的穿孔往往需要手术。迟发性穿孔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以后,未见有超过一周发生迟发性穿孔的报道,此时患者往往有进食,肠道内粪便较多,发生穿孔后不宜再次清洁肠道后行内镜下治疗。据相关文献[2,3,4]报道穿孔部位多数位于乙状结肠及其移行部,原因是该处肠腔相对狭窄,结肠系膜长,肠管迂曲游离性大,镜检时易拉长游离的肠管或镜身容易结襻,易造成乙状结肠穿孔,同时乙状结肠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分支之间缺乏吻合,若该处受压时间过长或肠腔压力过高,易造成穿孔。本组两例患者均在术后24小时以后清晨出现穿孔,穿孔前均有进食较多的情况。两例患者均为扁平小息肉,直径均小于5mm,息肉位置均为乙状结肠,均存在肠镜下反复寻找小息肉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