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研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学基捶配套修订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学基础》配套修订说明
(依据2008年新大纲)
上篇 中国史(上古-1991年)
第四节 秦汉 六、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
修订后的新考纲内容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修订说明:新修订的备考指南内容与原内容基本无变化,但须增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十常侍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去世,窦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立12岁的刘宏为帝,是为灵帝。窦太后的兄长窦武任大将军,辅佐朝政。窦武与太傅陈蕃联合,谋诛宦官。但事情败露,宦官曹节率先发动政变,诛杀了窦武、陈蕃等人,幽禁太后,开始专权。曹节死后,灵帝又重用了张让、赵忠、夏惲、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12个宦官为中常侍,人称“十常侍”。灵帝经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对这些宦官十分倚重。这些宦官都被封了侯,得到了极高的宠遇。修建的宅第,可与皇宫相比。他们的父兄子弟布列州郡,贪残一方,成为一时大害。
简答题:
简述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
答案要点 东汉两次以太学生为主体的反抗宦官专权的斗争均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以李膺、陈蕃为领袖的朝中官僚士大夫也行动起来,站到了反对宦官势力斗争的第一线。当时,李膺、陈蕃、王畅等人受到了以郭泰为首的3万太学生的推崇,流传着“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的赞誉。官僚士大夫与太学生反抗宦官专权的斗争,沉重打击了黑暗的宦官势力。宦官们时刻寻找机会,对他们进行报复。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集团对党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迫害行动。时任河南尹的李膺依法将依附宦官的张成父子处死,激怒了宦官。他们唆使张成的弟子牢脩上书桓帝,告发李膺等人私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学生,互相联结,共为朋党,诽谤朝廷,搅乱风俗。在宦官的怂恿下,桓帝下令郡国搜捕党人,李膺等人被捕入狱,同时还牵连到陈寔等二百余人。不久,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桓帝不得不释放了党人。但同时规定这些党人只能罢职归家,并且禁锢终身,一生不得为官,并将党人的姓名登记在册。第一次党锢之祸宣告结束。
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又开始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灵帝即位之初,由外戚窦武与太傅陈蕃共同辅政,密谋诛杀宦官。但事情败露,宦官曹节等人率先发动政变,窦武、陈蕃等人被杀。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张俭上书弹劾宦官侯览鱼肉百姓,侯览扣下了上书,并指使他人诬告张俭与同乡24人别相署号,共为朋党,图危社稷。于是,灵帝下令收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流亡。宦官曹节又趁机奏捕李膺、范滂等人,百余党人横死狱中,受到牵连而被处死、囚禁、流放、禁锢的有六七百人,还拘捕了一千多名太学生。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灵帝下令禁锢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后,被禁锢的党人才被赦免。
两次党锢之祸的发生,表明东汉王朝已完全控制在宦官势力的手中。在宦官与外戚的交替专权斗争中,东汉王朝行将就木。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掀起的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党人们敢于向腐朽的宦官势力发起挑战,不畏强暴的精神,却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 五、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
修订后的新考纲内容为: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修订说明:新修订的备考指南与原内容基本无变化,但须增加知识点。
知识要点概括:
1.“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淝水之战。
2.十六国中有三个秦政权,分别是氐族前秦、羌人后秦与鲜卑西秦政权。
3.十六国中有四个以燕命名的割据政权,分别是鲜卑族建立的前燕、后燕和南燕以及汉族建立的北燕政权。此外,还有一个鲜卑族建立的西燕政权,但不属于十六国。鲜卑族建立的诸燕政权都是鲜卑贵族慕容氏所建。
4、十六国时期,在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以凉命名的割据政权,即汉人张寔建立的前凉、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以及汉人李暠建立的西凉,合称五凉。
5.十六国中有一个夏政权,时称大夏,是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赫连勃勃。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 六、东晋门阀政治 七、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
修订后的新考纲内容为: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修订说明:新修订的考纲内容是原六、七目内容的合并,与原内容基本无变化,但须增加名词解释。
1.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门阀政治服务的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曹魏建立之初,魏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实行此制。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中正官,负责考察本地士人,综合德才和门第定出品和状。“品”根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三等九品;“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定下的简短评语。最初“状”不受重视,稍后则为唯一标准,此制遂成为巩固门阀政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