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 我国国民收入预测模型研究.docVIP

计量经济学 我国国民收入预测模型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量经济学 我国国民收入预测模型研究

我国国民收入预测模型研究 院别: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2010级社会保障专业 姓名:葛睿 学号:20102112324 指导老师:夏日 摘 要:通过对我国国民收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我国国民收入预测模型,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使我国国民收入成为一个可预测、可控制的经济变量。 关键字:预测模型、自相关性检验、因素分析、偏相关系数检验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我国国民收入的主要构成,近十年来,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构成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27.9%下降到2005年的12.6%,而第二产业工业的构成比重基本保持不变,为45%左右,第三产业服务业构成比重变化较大,由七八十年代的二十多上升到现今的四十,由此可见,服务业在国民收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我国近三十年来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二、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即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物质消耗之后的剩余部分。所以,国民收入与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密切相关。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包含工业和建筑业,由于工业所占比重很大,所以第二产业已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包含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和其它行业,因此总括为服务业。 因此,工业、农业、服务业是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将工业总产值X1、农业总产值X2、服务业总产值X3作为解释变量,国民收入Y为被解释变量(预测目标),下表列出了1978~1995年我国的有关统计资料。 年份 国民收入Y 工业总产值X1 农业总产值X2 服务业总产值X3 1978 3645.217 1607 1018.4 881.6175 1979 4062.579 1769.7 1258.9 890.1792 1980 4545.624 1996.5 1359.4 994.224 1981 4889.461 2048.4 1545.6 1090.461 1982 5330.451 2162.3 1761.6 1178.751 1983 5985.552 2375.6 1960.8 1355.652 1984 7243.752 2789 2295.5 1806.852 1985 9040.737 3448.7 2541.6 2607.837 1986 10274.38 3967 2763.9 3018.579 1987 12050.62 4585.8 3204.3 3602.715 1988 15036.82 5777.2 3831 4624.623 1989 17000.92 6484 4228 5486.319 1990 18718.32 6858 5017 5933.422 1991 21826.2 8087.1 5288.6 7390.699 1992 26937.28 10284.5 5800 9423.976 1993 35260.02 14187.97 6887.263 11992.23 1994 48108.46 19480.71 9471.395 16281.06 1995 59810.53 24950.61 12020.01 20094.26 1996 70142.49 29447.61 13885.79 23455.84 1997 77653.13 32921.39 14264.59 27165.45 1998 83024.28 34018.43 14618.03 30780.07 1999 88188.95 35861.48 14548.13 34095.34 2000 98000.45 40033.59 14716.22 38942.45 2001 108068.2 43580.62 15516.17 44626.71 2002 119095.7 47431.31 16238.62 50197.3 2003 135174 54945.53 17068.32 56318.13 2004 159586.7 65210.03 20955.83 65018.19 2005 183956.1 76912.9 23070.4 72967.7 三、建立预测模型 利用SCAT命令分别绘制Y与X1、Y与X2、Y与X3的相关图,图形显示基本上都是线性相关关系。另外,从拟合优度、t统计量值、近期拟合误差等方面,分别对线性模型、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最后还是选择线性模型为最佳模型,为多元线性模型。键入LS命令来估计模型,估计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