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胞外粗多糖的发酵及提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裂褶菌胞外粗多糖的发酵及提取

裂褶菌胞外粗多糖的发酵及提取 潘 静 (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 新乡453003) 摘要:通过单因子平行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裂褶菌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发酵工艺参数及多糖提取的最优方法,得到发酵后菌体的最大得率为14.2g/L,胞外粗多糖的最大得率为12g/L,多糖提取率为1.053%。 关键词:裂褶菌 ;多糖 ;发酵 ;提取 Fermentation and Distill of Schizophyllan Production by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Pan Jing (Bioengineering Department,Henan Science-Technical College,Henan,Xingxiang,453003) Abstract:Fermentation Schizophyllan by Schizopy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was optimized。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medium、the optimized method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parameter and Schizophyllan distillation,Maxium yield of Schizophyllan and mycelium of flask were 12g/L and 14.2g/L respectively。The distillation of Schizophyllan was 1.053%。 Key words:Schizophyllum commune Fr,Schizophyllan,Fermentation,Distill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1]。裂褶菌含有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其中裂褶菌胞外多糖(Schizophllan)β-D-葡聚糖,具有由β(1→3)β-(1→6)β-(1→3)-Dchizophyllum commune Fr),由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 仪器 YPW-Ⅰ型旋转式恒温调速摇瓶 SW-CJ-F型超净工作台 真空冷冻干燥机 PYX-DHS-50*65-BS型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YXQ602型电热式蒸汽消毒器 SHZ-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RE 52-99型旋转蒸发器 1.1.3 试剂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NH4NO3,KH2PO4,氯仿,正丁醇,无水乙醇 化学纯:MgSo4?7H2O 其 它:黄豆粉,酵母膏,琼脂,羧甲基纤维素 1.2 培养基 1.2.1 斜面种子培养基 马铃薯20g,葡萄糖2g,KH2PO4 0.3g,MgSo4?7H2O0.15g,酵母膏0.5g,琼脂2g,蒸馏水100ml,pH自然[1]。 1.1.2 单因素摇瓶基础培养基 葡萄糖3g,黄豆粉0.5g,酵母膏0.2g,KH2PO40.1g,MgSo4?7H2O0.05g,蒸馏水100ml,pH自然。 1.2.3 发酵基础培养基 葡萄糖3g,黄豆粉0.5g,酵母膏0.15g,NH4NO30.05g,KH2PO40.1g,MgSo4?7H2O0.05g,蒸馏水100ml,pH自然。 1.3 培养方法 1.3.1 活化扩大培养 将斜面种子培养基配制好后进行分装,121℃灭菌20分钟,取出摆斜面,冷却至试管壁上有少量冷凝水后,每管接入0.5-1.0cm3的菌种块,27℃培养72小时,使菌丝处于对数生长期。 1.3.2 摇瓶种子培养 培养基配制好后用八层纱布封口,121℃灭菌20分钟,冷却至室温,将3-4块0.5-1.0cm2的斜面菌种的表层菌丝(不带培养基)接入装液量50ml/250ml的三角瓶中,27℃,160r/min培养48小时。 1.3.3 发酵培养 培养基配制好后用八层纱布封口,121℃灭菌20分钟,冷却至室温,将摇瓶培养得到的菌种以10%的接种量转入装液量100ml/500ml的发酵瓶中,27℃,160r/min培养至发酵终点,所得发酵液备用。 1.4 检测方法 1.4.1 发酵终点的测定 发酵液中还原糖降至1%以下,pH降到5.0以下,菌丝产量达最高值,菌球体积占发酵液体积的70%,菌液由深变浅,由浊变清,发酵液的粘度逐渐增加,并散发出浓郁的水果香味[4]。 1.4.2 还原糖的测定 斐林试剂法 1.5 多糖提取方法 抽滤→浓缩→除蛋白→醇析→醇洗→速冻→真空冷冻干燥[5]。 结果与分析 2.1 最优摇瓶培养基的优化 2.1.1 不同碳源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