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些文字和一个人的流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些文字和一个人的流年   《越来越遥远》   【作者】魏微著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拐弯的夏天》   【作者】魏微著   【出 版 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在11月的《时尚先生》的封面上是几个响当当的生于70年代的人物,70一代并没被遗忘。在80一代闹腾得差不多之后,他们又重新以中流砥柱身份活跃在各本杂志的封面上。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魏微,一个“70后”作家群体最不应该忽视的人。   那年,我才进大学。在书库找到了一本70年代小说家的短篇合辑《到上海去》。那是第一次看到魏微的东西,但仅仅是那两篇不长的文字让我感到了一种叙述的力量。在此之前,我迷恋那些华丽而颓美的文字,像安妮宝贝。   看过《一个年龄的性意识》和《在明孝陵乘凉》后,我开始思考一些文本之外的东西,抛开那些华美的辞藻和绮丽的情节。文字会剩下什么?冷静、内敛、自制,从无戏剧化的大喜大悲,不依靠情节,而只是依靠一种沉静的、舒缓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同样是70年代的人,而周洁茹、卫慧、棉棉、朱文颖在叙述上都是非常张扬的,某种因年轻的激情与夸张在她们的小说中形成了特殊的叙述基调。到处都是时尚的场景和小资的符号。魏微在精神上却更为接近林白,陈染那拨60年代的人,她来自生活的另一面,那里是黯淡的、灰尘的、隐约的,某种忧伤静静地沉淀在生活的深处,魏微似乎来自那里,她让我们看到了70年代生作家写作上的另一面:一种深深的怀着伤口的叙述。   这个文字垃圾盛行的时代,很少有东西能让我久久惦念,而魏微的文字竟轻易地做到了这点,还动摇了我的文字观点。静下心来思考那些在身体青春里晃晃悠悠蒸腾的欲望。魏微笔下的南京是个安静而内向沉寂的城市,然而不失声色犬马和温暖。《在明孝陵乘凉》里女性意识苏醒的小女孩就像一幅寂寞的发黄褪色照片中鲜活精致的花蕾,默默无闻的成长。魏微的东西里面你可以隐约看到林白、陈染,甚至是张爱玲的影子,却又不甚相同。没有当下的放纵和自怜,有的是那一片关于成长记忆深处柔软的思绪。《越来越遥远》是魏微的第一部自选集,在这个集子里她从90年后期到现在的小说大半都在这里了。《一个年龄的性意识》、《在明孝陵乘凉》、《乔治和一本书》、《乡村、穷亲戚和爱情》这些我喜欢的篇目都收在内了。而可惜的是我认为最好的《化妆》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收录。   你看她这些短篇后,很难相信这种喃喃自语的写法能够写长篇,但她确实写了,还写得很不错,甚至还被一份很权威的报纸评为当年最好的小说,和莫言等人并列在一起。她以一种表面上的散淡构架出了人物强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尽管她的第一部长篇要更深得评论家的认可。但第二本《拐弯的夏天》这个姐弟恋故事,我却更为喜欢。小说的内核依然没变,与其说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又是一篇有关成长的寓言。她把个人的回忆,时代的变迁,人性的断裂都以一种非凡的方式结合了起来。她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来讲述与一个美丽少妇之间的爱情。那种语言和叙述的分寸感也都显示出了她那不一般的敏锐。   在我初识文字之美的时候,很庆幸地遇到她。在日益浮躁的今天,魏微仍旧平静地写着那些故事,仍旧神秘莫测,成熟世故。      《玩物“哲”学》   【作者】张信哲著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还有多少人喜欢张信哲这个曾经的情歌王子。弹指就是十年过去了,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绯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猛烈的时代,张信哲用他那张单纯的笑脸和清醇的声音伴随着80一代人度过情窦初开的那段青葱的日子。   记得在某期《艺术人生》上张信哲对朱军侃侃而谈他的收藏经历,并说要出一本书来谈这些事情。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就看到这本《玩物“哲”学》。对于明星出的书,在早期多半是没有意义,水平也不敢恭维的,通常都是写真集或者成名史。不过这几年到也越来越多的人跳出这个范围,像伊能静的《索多玛城》和这本《玩物“哲”学》都是很好的例子。   “从垃圾堆找到的乐趣你绝对无法想像”。差不多整本书的核心意思就是这句话了。这是一本分享心得的书,也许并不太专业。在这本书里张信哲展示了自己收藏的绣花鞋、老家俱、煤油灯这些宝贝,也讲到自己的少年时期在小镇上与收藏有关的生活。比如第一件收藏品是一件100年以前的老明信片,而成为他收藏敲门砖的则是一个西方传教士留在自己长大的那个修道院的老旅行箱。张信哲说,收藏对于他其实更大的乐趣就在于寻找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而对每个热爱收藏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收藏是不错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只为换一种存钱的方式,那未免也太没乐趣可言。      《2003-2004年青春文学双年选》   【作者】唐朝晖编   【出 版 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来势汹汹的书,并首次打出了青春文学双年选旗号。每一个入选者都是颇有些来头的,像韩寒、春树、胡坚这些人早已名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