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水仙盆收藏与赏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砂水仙盆收藏与赏鉴   起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紫砂茶具。其实除茶具之外,宜兴产的其他紫砂器物,如碗、碟、罐、盂、盆、洗等也很有特色。在这些产品中,有一种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水仙盆,特别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简明陶瓷词典》一书中把水仙盆列为洗类,“洗,陈设瓷,宜种水仙,其形似盒,浅腹,底无小孔”。水仙盆大小适度,既可以陈设、欣赏把玩,又可种养水仙供人欣赏。水仙在十二月令花卉中称为花神,她的题诗是:“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水仙花清心淡雅,淡泊名利,是文人雅士思想品格的体现。在水仙盆的发展历程中,自始就受到文人雅士的关注。为迎合文人雅士的情趣和要求,在一件小小的水仙盆上,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把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紫砂陶艺完美结合在一起,这就进一步提升了紫砂陶的文化和艺术品位。其中许多名艺人参与到水仙盆的制作、绘画和镌铭过程中,因此就使其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深受紫砂爱好者的青睐。   制作紫砂水仙盆的泥料和紫砂壶相同,有紫泥、朱泥和段泥,与其相对应的成器的颜色分别为:紫色、红色和米黄色。下面介绍几件笔者所收藏的水仙盆。      一、紫泥元宝盆(图1)盆高6.4厘米,宽21.5厘米,上口有一周1.2厘米宽沿,用紫泥制成,呈粟紫色。盆的砂质优良,砂料较大(非现代机械加工所得),色泽正宗,包浆自然。盆外壁装饰有两条平行的凸棱腰线,腰线间用手工刻满两层回字纹。盆的底足做成犴门形状,底无钤印,但手工制作痕迹明显,时代特征突出。这种回字纹装饰手法,多流行于清末民初,显然这是件清末民初时的作品。      二、段泥元宝盆(图2)盆高5.3厘米,宽20厘米,用产于黄龙山的老段泥制成,呈米黄色。盆的颜色柔和淡雅,包浆厚重,造型简而有致,美观大方。圈足底,底部内凹无印款。盆的腹部一面用草书镌刻铭文:“陶面各有云山主,泉石刻。”铭文的草书标准规范,刀功自然流畅,气势磅礴,笔法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有陶刻大家的气韵和风度,充分反映了镌刻者坚实的书法功底,今人很难达到如此水平。盆的另一面刻有山石、树木、茅舍,寥寥几刀,就成功勾画出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小景(图3)。   泉石即谈洪泉(1902―1976年),字伯章,艺名泉石,师从著名陶刻家陈少亭,刀法讲究,纯熟,技艺精湛,曾为邵金章、沈孝鹿、吴云根、顾景舟等名家作品镌刻铭文。               三、朱泥元宝盆(图4)盆高5.3厘米,宽19.6厘米,用紫砂中的朱泥制成。盆的砂质细腻温润,颜色鲜艳亮丽,烧窑火候适宜,成器呈红色,敲击时声音清脆,这是朱泥成器的特点。此盆为圈足底,底部中心处钤“钱子譬制”篆书阳文方印(图4右下),印文规整、文字清晰、金石味浓郁,完全符合民国时的制印风格。盆的一面用行草镌刻“水国生香,岩如作”--铭文,笔法流畅,刀功娴熟,行草兼顾,完全按章法用笔,言简意赅,正中主题。在紫砂陶上刻诗文,为陶器增色,而文为陶点睛,陶文并重,两者相得益彰,犹如锦上添花。盆的另一面刻大朵牡丹花(图5)。牡丹代表富贵吉祥,有“国色天香”之美称。自古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之佳句。   四、紫泥如意盆(图6)盆高5.3厘米,宽19.5厘米,用紫泥制成,砂质温润,包浆自然,呈栗紫色。因其造型如同如意头部形状故得其名。此盆为圈足底,底中心处也钤有“钱子崔制”篆书阳文方印(图6右下)。与上述朱泥元宝盆钤印完全相同,为同一印章所钤。盆的一面用行草刻“水清石奇,岩如刻”铭文,另一面刻一朵含苞欲放的牡丹花(图7)。铭文的文字风格和绘画特点也与第三盆完全一致,以上两件水仙盆除泥料和造型不同外,其制陶和镌铭应出自同一人之手。   上述两件藏品,前一个是十年前在天津古玩市场购得,后一个是去年清明节期间,在山东德州古玩店买到。皆因卖者不认识底印上篆文,不了解刻铭者是谁,更对我国文字使用和演变缺乏了解(“孪”是“麟”字的古写,文字改革后已不常用),所以要价不高,笔者以较低价钱得到,说是巧合不如说是缘分,特别是这种名作名刻的作品,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钱子窖为民国初年时紫砂艺人,是制盆高手。   岩如,即邵云儒,宜兴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时著名陶刻艺人,出身紫砂世家,著名紫砂艺人邵大赦之子,民国初年曾任江苏省省立陶工传习所技师,传授刻陶技艺,用筠儒、岩如、北岩、耘如等铭款,其子邵洪明、邵洪坤均为陶刻名家。   以上四件紫砂水仙盆,因所用泥料不同,其颜色相差甚远,红黄紫各色俱全。在款识上有的无款,有的仅仅有铭款,有的既有铭款又有底款。四件均为传统的造型,古意盎然,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水仙盆概貌,其中三件作品上的陶刻均出之名家之手。文人参与制陶并撰镌铭文,起始于清代陈鸿寿(1768-1882年)及其幕僚好友郭频迦、江听香、高爽泉、史梅查等人。   陈鸿寿,字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