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唱自酬还自傲
李研山先生(1898―1961)是我未曾见过面的一位世伯。他与先父子复公(1899―1979)是有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在我出生之前,他就去了香港。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谈起他们之间的一些趣事。印象最深的是,研山早年当过法官,在庭审时他无心听那冗长的陈词,竟然以原告被告当模特,画起速写画来。后来就弃官当了画家。我家的壁上常挂着一两幅研山所作的山水或双钩竹之类的画,但父亲还不时惋惜又不无抱怨地说,几十年老友竟无一张题了上款的画留下,只有一把有上款的成扇,其余的不是“抢”就是“偷”来的。他们分住在港穗两地,相约往来的书信不用毛笔书写就不复信……。这些旧事我当时听来不明就里。直到近年着手整理家中怀冰堂所藏书画图籍,翻阅到一些信札资料,才逐渐明了这些事情的原委。研山世伯在我心中的形象才逐渐清晰了些。
李研山本名耀辰,字居端,号研山。广东新会荷塘篁湾村人。其祖士龙公,薄有功名。父李维楸,号载枰,雅好书画,擅画人像,六个岁作自写像。怀冰堂藏有载枰公作于光绪己丑年(1889)的《陈白沙先生像》,用笔流利,轻灵有致。(图1)研山少年时在家乡私塾读书习字,爱好画画,常以画笔描绘乡间景物,也能画人像,显露出绘画的才能。稍长便到省城广州,就读于广府中学。其时潘??致中先生(1883―1929)在校任美术课,研山从其学,临摹写生,成绩出众。后于课余入潘??画影楼深造,成为潘??有出蓝之誉的弟子。中学毕业后,研山考入北京大学学习法律。但具体时间未曾见有详实记载,《李研山书画集》只记其留京学习时间大概有六七年左右。家藏有一张李研山就读北大时的“领取讲义证”,日期为民国十年(1921) (图2)。综合其他因素推算,李研山约于1918年至1925年之间在京学习。期间经历了“五四运动”、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和创办北大画学研究会等事件。这对学法律的李研山日后从艺之路会有多少影响呢,这是值得研究的。
李研山回到广东后,并没有很好地当法官,而是积极投入到潘??主持的画家团体――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艺术活动中去,在六榕寺人月堂中挥毫泼墨、吟咏酬唱,逐渐融入了广州的书画文化界,并结识了陈融(字协之1876―1955)、林直勉(1888―1934)、胡毅生(1883―1957)等社会名流。
1931年李研山接长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在任内建树尤多,国画方面,延聘国画研究会中坚赵浩公、李凤公、张谷雏、卢镇寰、黄君璧等为教授。西画方面,则请前校长胡根天再出山,留洋归来的赵雅庭、何三峰、陈士杰、谭华牧、关良和本校毕业的李桦、吴琬(子复)等为教授。并于1935年创办了校刊《美术》,他用秀丽潇洒的草书亲笔撰写了发刊词:
“夫干霄之木,植基于拱把。照乘之珠,孕胎于圆折。又况诗歌为同声之求,易筮盍簪得相观之善,凡物皆然,况美术乎。本校生徒,孜孜向学,日就月将,披沙拣金,不无足录。爰取教师之画本,兼良友之佳章,月咸一册,付之梓民。借为攻石之资,宁免雾觳之诮。等大圭之不琢,识绘事之后素。乐群敬业,窃方古人。赏奇析疑,俟之同好。发刊竟,为之词。民国廿四年秋, 研山”。(图3)
该刊登载中西绘画理论、师生作品和诗词、书法、篆刻等。其中刊有李研山所作的《苍松十连屏》颇有气势,原画而今不知流落何方。由黄宾虹口述,张虹笔录的《宾虹画语录》在该刊登载,相信是最早版本的《黄宾虹画语录》了。这本刊物至今已成为研究广东现代美术史不可多得的文献之一。李校长以中西画并重、传统画与新派画并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而受到欢迎。校内学生社团活跃,有“市美国画研究会”和以李桦为首的“现代创作版画会”等等,活动范围扩展至社会,尤其后者影响至大。当时校址在惠爱西路(今中山六路)地处有九百多年历史的玄妙观故址。陈协之为李研山刻“苏井亭”白文印。款云:“今市立美术学校为玄妙观故址。观之西院有井,泉甚清洌,相传为东坡所浚,井旧有亭,樊氏《南海续咏》所谓‘丹台萆满并亭封’也。研山画人长斯校有年,为作是印。丙子春,ā厂。”这是李研山所说的“苏井论学”时期,这时他与先父来往最为密切。李校长任至抗战前夕的1936年。学校于广州沦陷前,在继任李金发手中解体。抗战胜利后社会上曾有复校的呼声,由于政治和人事等原因最终没有成事,这是后话。
抗日战争时期,李研山过的是“挟着秃笔走天涯”的艰难日子,辗转于港、澳、湛江、茂名等地。抗战胜利了,他第一时间回到家乡新会,创作了《江山无恙图》长卷。然后又回到阔别八年的广州,与先父一起暂住在惠爱中路38号黄图文化企业公司楼下的“黄图画廊”的阁楼里。他们一起筹划举办了“黄图画廊美术展览会”。展出传统中国书画、篆刻和油画、水彩等西画作品。参展的画家还有冯钢百、胡根天、阳太阳、杨秋人、王益论、谭华牧、赵浩公、陈融、黄般若、胡毅生、黄君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