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控制理论-绪论(1讲)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3、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经典控制理论即古典控制理论,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萌芽阶段(古代指南车,水运仪象台) 起步阶段(17-18世纪,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发展阶段(19-20世纪初,麦克斯韦,劳斯,胡尔维茨,奈奎斯特,伯德和尼科尔斯,伊文斯) 标志阶段(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标志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钱学森在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为控制理论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 主讲:高宏岩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部分)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9.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9.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状态观测器 9.5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设计 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9.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绪论 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刘豹,唐万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现代控制理论(第4版)/Ogata K. 著,卢伯英,于海勋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 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郑大钟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课程教材与参考书目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与局限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特点 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 绪 论 一、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和局限 1、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 PID控制和校正网络 设计方法 经典控制理论特点 研究对象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高阶微分方程 研究方法 传递函数法(外部描述) 研究工具 拉普拉斯变换 分析方法 频域(复域),时域响应和根轨迹法 2、 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1)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 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和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2)只能反映输入-输出间的外部特性,难以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运行状态; (3)只能根据超调量、调节时间、幅值裕度、相角裕度等性能指标来设计校正装置,难以实现最优控制。 二、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解决更复杂的多变量系统、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例如火箭和宇航器的导航、跟踪和着陆过程中的高精度、低消耗控制,到达目标的控制时间最小等)。实践的需求推动了控制理论的进步,同时,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相关材料、设备的发展也为产生新的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实现技术创造了条件。 1、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续) (1)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划。 (2)1959年卡尔曼(Kalman)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 (3) 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 庞特里亚金 卡尔曼 到19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方程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最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新原理和方法基本确定,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 1、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续) (4) 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和麦克法轮(G.J.MacFarlane)研究了s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5)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L.D.La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1、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续) 2、 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 高阶微分方程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 : 一阶微分方程组 研究方法 传递函数法(外部描述) 状态空间法(内部描述) 研究工具 拉普拉斯变换 线性代数矩阵 分析方法 频域、时域响应和根轨迹法 可控和可观测 设计方法 PID控制和校正网络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研究目标 系统分析及给定输入、输出情况下的系统综合 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实现在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控制与设计 三、 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内容 1、 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内容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授内容) 最优控制理论 最优估计理论 系统辨识理论 自适应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随机控制 鲁棒控制 非线性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