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理论基础及工艺探讨PPT.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浆理论基础及工艺探讨PPT

另外,由于纳米微粒所具有的特殊的表面结构,所以在粒子间存在着有别于常规粒子(颗粒)间的作用能——纳米作用能(Fn)。定性地讲,这种纳米作用能就是纳米微粒的表面因缺少邻近配位的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而使纳米微粒彼此团聚的内在属性,是纳米微粒易团聚的内在因素。要得到分散性好、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的纳米微粒,必须削弱或减小纳米作用能,而这必将导致纳米粒子的活性降低,使用效果变差。因此,在提高分散性的同时,应尽可能的降低物料的表面活性与表面能。 * * 四、物料团聚与解聚的基本原理与途径 (一)干态物料的团聚体解聚问题 由于颗粒间普遍存在着范德华力和库仑力,固体的微细化过程实质上是小粒子的内部结合力不断被破坏,体系总能量不断增加的过程。因此从热力学角度来讲,物料有自发凝集的倾向,而且颗粒粒径越小,团聚越严重。因此,如何使团聚体解聚,使颗粒均匀分散,便成了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 颗粒团聚程度可以用团聚系数AF(50)表示为式中,中等尺寸团聚体的直径即为在粒度分析中50%累计质量的直径。 分析上式可知,团聚系数越大,表示物料的团聚现象越严重,AF(50) = 1说明粉料几乎没有团聚体。一般情况下,未经特殊处理的超细物料在水中的团聚系数的值在30左右。库仑力、范德华力、超细粒子表面化学活性、Pendular液桥、高表面能均是微纳米物料团聚的内在因素。 * 设凝集前分散状态物料的总表面积为A。,凝集后总表面积为Ac,单位面积的表面自由能为ro,则凝聚前分散状态物料总表面能G。为 Go = roAo (2 - 3) 凝集状态物料总表面能Gc为 Gc = roAc (2 - 4) 由分散状态变为凝集状态总表面自由能的变化△G为 △G = GC - Go = ro(Ac – Ao) (2 - 5) 显然,Ac Ao,△G 0。因此凝集状态比分散状态稳定,分散的粒子总是趋向于凝集以达到稳定状态。实现物料凝集的主要推动力是范德华引力,两个分子的范德华吸引位能例可表示为 φA = - λ/ X6 (2 - 6) 式中:X为分子间距以为涉及分子极化率,特征频率的引力常数。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与发展中心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与发展中心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与发展中心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与发展中心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与发展中心 制浆理论基础及工艺探讨 * * 目录 1.制浆目的及意义 2.检测 3.基础知识 4.工艺探讨 一切产品都是为了服务客户,制浆也是如此。锂离子电池结构是10-5m级厚度的正负极片、隔膜,以卷绕或叠片方式装入壳体的,也就是说正负极活性物质要做得很薄。又因为他们自身导电性能多数时不够好,所以得加导电剂。并且得附着于铜铝箔,那就得用粘结剂把粉末状的正负极粘在金属箔上。能直接把胶和粉末混合后涂在箔上吗?很可惜,并不能。为什么?第一,常用胶PVDF是固体,第二,极高固含量的固液混合物无法涂那么薄,而且要涂均匀。怎么办?用溶剂溶解粘结剂同时使稀释,一石二鸟。 正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溶剂——也许有别的添加剂,这就是制浆产品的全家福。把这些原材料涂到箔体之前,需要均匀混合,于是,制浆工序诞生了。 * 1.制浆目的及意义——全家福诞生 满足客户需要是产品存在的意义。制浆工序产品(也就是浆料)的客户是谁?是紧接着的涂覆工序。涂覆工序对浆料的要求是什么?当然要混合得尽量均匀了;流动性不能太差,不然流不动没法涂;也不能太稀,那样不容易烘干,同时产生流延问题;粘结性当然需要保证;浆料稳定性也不能太差,起码一批浆料涂完之前不能沉降;制浆时间不能太长,及时供应,起码能满足涂覆产能…… 梳理一下即得到:1.均匀性;2.粘度范围;3.粘结性;4.稳定性;5.制备时间。 * 1.制浆目的及意义——客户需要 电极原料特征:粒度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数增多及原子配位不足等,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粒子凝聚、团聚,形成二次粒子,使粒径变大,从而失去原具备的功能。 分散性很差的浆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十分困难,使其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对电池性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力求较完善解决。 * 1.制浆目的及意义——原料特征及困难 2.检测 粘度是确保涂覆时适合的浆料流动性。 固含量是确保投料量正常、无异常的。通常先调好粘度,再确认固含量,并作为以后的参考标准固化下来。 极性 材料 固含量 真空后粘度 (25±5℃) 正极 三元 72.0%±1.5% 6000±1500cp 三元+钴锂 (PVDF3%) 69.76 %±1.5% 6000±1500cp 钴锂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