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伊索寓言(三)
读《伊索寓言》
李小华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见解非常独到、深刻;文体也富有创意,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主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思维,学习多角度思考的方法,同时品味作品的寓言,学习类比联想。课前可让学生观看“子午书简”中《我们仨》的播出增加对作者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注重理解难句含义,揣摩文章含蓄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解难能力。
2.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训练学生逆句和多角度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个文明诚信的人。
2.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探讨文章中心意思。
2.通过“引申”联想,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体会文章的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2.讨论交流法。利用好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联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从《我们仨 》讲起,简介钱钟书、杨绛夫妇。
钱钟书一生潜心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均有深入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谈艺录》(1948年)《管锥编》《宋诗选注》《旧文四篇》、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机智隽永、才情横溢的艺术风格,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部难得的佳作。被翻译成多种丈字,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
2.讲一些钱钟书的趣事,突出其幽默性格。
(1)“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巳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2)短篇小说《猫》中写道:“李太太深知缺少这个丈夫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
(3)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风趣若是。
(4)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将要酬谢他钱,他淡谈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过渡:这篇《读伊索寓言》选自钱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中对许多人生哲理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引用柯灵的评价。
《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别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 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树琼思,宏观博识,妙语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
二、研读课文
你认为《读〈伊索寓言〉》那些语句特别的幽默或具有讽刺意味?(选几句和小组同学探讨探讨,说说你的理解)
(在仁英班操作时,学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章比较深,学生缺少兴趣。所以课堂必须时时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第二节课先不理会头尾,只让学生围绕中间9个故事谈,效果好一点。)
讨论过程中可选点突破。通过“蝙蝠的故事”“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对故事的品读,学会如何品读。
(1)“蝙蝠的故事”品读:
①此故事寓意并与其相反意思的语句是怎样说的?
②哪一个词表达了作者揶揄之意?
③反过来说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④品读归结:“翻案”—“反对”:与寓意唱反调。
(2)“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品读:
①作者从故事中哪一点作了引申?
②蚂蚁与促织各引喻成什么?
③由此我们还可引申联想到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故事深刻含义)
④品读归纳:引申:故事→引申→再引申联想→体悟内涵。
(3)仿读训练——体悟其他七则故事的深刻含义。
难句的理解:
①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②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③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④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⑤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⑥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⑦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
通过对九则寓言故事的品读,明确寓言故事的愿意和新意,体会作者的幽默和讽刺意味。
寓言故事 原来的议论 作者新的解读 蝙蝠和黄鼠狼 遇事随机应变方可躲过大灾难 自我标榜,逞能炫耀 蚂蚁和蝉 凡事都要预先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损人自肥 衔肉的狗 贪心之人 缺乏自知 天文学家 夸夸其谈 不甘下台 乌鸦和鸟类 借债的人拿着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