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1-吴洪福
(3)Folactin(叶酸): 吸收的叶酸在体内要转化成四氢叶酸后才能参与DNA的合成,叶酸的转化需要VitB12参与。 Folactin↓or Vit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骨髓造血多潜能干C→早期红系祖C→晚期红系祖C→红系前体C→早幼RBC→中幼RBC→晚幼RBC→网积RBC→成熟RBC (1)爆式促进激活物(BPA) 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从细胞周期的静息期(G0期)进入DNA合成期(S期)。 (2)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ein,EPO) Hypoxia Kidney(major)、Liver (secondary) EPO gene expression EPO↑ The Role of EPO ① 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 ② 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凋亡. ③ 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积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④ 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性激素 ① 雄激素→刺激EPO的产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直接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② 雌激素→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4)甲状腺激素、生长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四) 红细胞的破坏 Life: 120 days 90%的衰老红细胞在脾和骨髓中被 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 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内破坏。 三、白细胞生理 分类和数量 Amount:(4.0~10.0)×109/L。 四、 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1. 数量:(100~300)×109个/L 2. 功能 ① 保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② 参与生理性止血. (二)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 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粘附。 2. 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或血小板分泌。 3. 聚集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称为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1)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进行: First phase:快,可逆,由损伤组织释放的外源性ADP所致。 Second phase:慢,不可逆,由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所致。 (2)使血小板内cAMP↓、Ca2+↑的因素,可促进聚集; 使血小板内cAMP↑、Ca2+↓的因素,可抑制聚集。 (3)血栓素A2(TXA2)可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 前列环素(PGI2)可提高血小板内的cAMP浓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4. 收缩 血小板活化后,胞质内Ca2+↑,引发血小板的收缩反应,从而使血块回缩。 5. 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 (三) 血小板生成调节 血小板是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而生成。血小板的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 (四)血小板的破坏 Life: 7~14 days 血小板可在发挥生理功能时消耗;或衰老后在脾、肝、肺组织中被吞噬破坏。 Section 3 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概念 出血时间 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 1. 受损血管收缩 2. 形成血小板血栓 3. 血液凝固 二、 血液凝固 (一) 凝血因子 1. 概念 2. 种类 和命名 3. 肝功能和凝血因子 FⅡ、Ⅶ、Ⅸ、Ⅹ ; Vit K (二)血液凝固的过程 ★ Three basic steps: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2. 凝血酶原的激活; 3. 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FⅡ
文档评论(0)